楚杏娟 紀亞紅
哮喘又叫支氣管哮喘。此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氣道炎癥[1]。哮喘主要是由于患者氣道的反應性增高、吸入變應原和呼吸道遭受病毒感染引起的[2]。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發紺、心率加快、胸悶和咳嗽等癥狀,從而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3]。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83例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83例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這83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急性發作期哮喘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4]。(2)他們的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將這83例患者隨機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其中,優質組有43例患者,常規組有40例患者。在常規組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24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2±10.5)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1年至2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8.4±0.7)年。在優質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21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9±10.8)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1年至27年之間,平均病程為(8.2±0.9)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急救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讓患者臥床休息。(2)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3)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急救。(4)對患者進行輸液護理和用藥護理。
1.2.2 在進行常規急救護理的基礎上,對優質組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協助其取仰臥位,然后對其進行吸氧護理。(2)對患者的脈搏、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當其上述體征出現異常時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3)確保患者的氣道通暢。對于氣道分泌物較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使用吸痰器對其進行清理,并遵照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4)對于血氧飽和度過低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立即將其吸氧的流量調高。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遵照醫囑使用支氣管擴張藥或抗過敏平喘藥對其進行治療。(5)在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后,及時對其進行血氣分析、痰液檢查和胸部X線檢查,然后根據檢查結果,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持續治療。
護理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最大呼氣流量、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和接受搶救的時間。
我們使用SPSS20.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優質組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量為3.2±0.5 L/s,其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為1.3±0.3 L/s,其接受搶救的時間為40.6±12.5min。常規組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量為2.4±0.3 L/s,其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為0.8±0.2 L/s,其接受搶救的時間為55.3±16.4min。優質組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量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均明顯大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優質組患者接受搶救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 x± s )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常規急救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優質急救護理的優質組患者其最大呼氣流量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均明顯大于只接受常規急救護理的常規組患者,其接受搶救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縮短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
[1] 周明.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18-19.
[2] 邵建英.臨床護理路徑在哮喘患兒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04):757-758.
[3] 魏桂榮,孫增濤,孫雙閣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04):694-696.
[4] 劉瑋,王麗.重度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Me ta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0(1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