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腦卒中是引發成人癲癇的常見原因之一。腦卒中后癲癇不僅可影響患者腦神經功能的恢復,還會明顯增加其殘疾率和死亡率,嚴重地威脅其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1]。為了進一步降低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發病率,筆者對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24例腦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從中找出了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臨床特點。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24例腦卒中患者。這324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頭顱MRI檢查或CT檢查后,均被確診。在這324例患者中,有男性203例,女性121例。他們的年齡在42歲~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8±3.6歲。其中,腦梗死患者有197例,腦出血患者有127例。
對這324例患者均進行腦卒中常規治療,其中有27例患者繼發癲癇。對這27例患者的年齡、性別、腦電圖檢查的結果、腦卒中的部位、腦卒中的類型、癲癇發作的類型和持續的時間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出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臨床特點。
我們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324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繼發癲癇(即在首次腦卒中后至少出現2次癇性發作),占8.3%。在這27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1例。他們的年齡在44~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1±3.8歲。繼發癲癇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1±3.8歲,未繼發癲癇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4.7±3.5歲,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這3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繼發癲癇的比率為7.9%,女性患者繼發癲癇的比率為9.1%,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在27例繼發癲癇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接受EEG檢查,其中有18例患者的腦電圖圖像出現異常,其腦電波大多為尖慢波、棘慢波和慢波,有3例患者的腦電圖圖像正常。
在27例繼發癲癇的患者中,基底節發生病變的患者有7例,占25.9%,腦皮質發生病變的患者有20例,占74.1%。在20例腦皮質病變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病變的位置在顳枕葉,有2例患者病變的位置在頂枕葉,有2例患者的病變波及顳頂葉,有3例患者病變的位置在顳葉,有4例患者病變的位置在頂葉,有7例患者病變的位置在額葉。腦皮質層發生病變患者的比例明顯高于腦皮質下發生病變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發病與其病灶的部位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在 27例繼發癲癇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患者有15例,占55.6%,出血性卒中患者有12例,占44.4%,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這27例繼發癲癇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癲癇為持續發作,占3.7%,有6例患者的癲癇為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占22.2%,有5例患者的癲癇為部分發作繼發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占18.5%,有15例患者的癲癇為單純部分發作,占55.6%。其中,腦梗死患者繼發的癲癇大多為部分發作,腦出血患者繼發的癲癇大多為全身性發作。
在27例繼發癲癇的患者中,有8例患者為遲發性癲癇,占29.6%,有19例患者為早發性癲癇,占70.4%。
腦卒中繼發癲癇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2]。目前,臨床上比較統一的看法是腦卒中會提高患者腦皮層的興奮性,改變其腦皮層的功能,從而引發癲癇。導致腦卒中患者發生癲癇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其海馬CA3區的錐體細胞在機體的前循環缺血后發生了持久性的損害[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這27例腦卒中后癲癇患者進行原發病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常規的抗癲癇藥進行治療。經過治療,有13例患者的癲癇只發作1次,有5例患者的癲癇發作2次,有9例患者在出院后繼續使用抗癲癇藥進行治療。對繼續用藥的9例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有7例患者的癲癇在停藥后沒有再發作,有2例患者需長期服藥。有研究表明,腦卒中繼發癲癇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和腦卒中的類型無關,但與其病灶部位有關,且多數患者為早發性癲癇[4-5],本次研究的結果與此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癲癇患者的發病與其病灶的部位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中腦皮質層發生病變的患者繼發癲癇的比例最高。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特點是:其腦電波多為尖慢波、棘慢波和慢波,多為早發性癲癇。其中,腦梗死患者繼發的癲癇大多為部分發作,腦出血患者繼發的癲癇大多為全身性發作。
[1] 陸景紅,李宗友,王幼萌等.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發生率及其臨床特點[J].安徽醫學,2014,(4):416-418.
[2] 朱榮志,周英,趙勇等.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后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3):100-102.
[3] 劉國榮,龐江霞,劉春林等.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臨床特點和視頻腦電圖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74-1076.
[4] 莫錦有,袁合玉,徐鳳鳴.缺血性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影像及電生理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4,(10):163-164.
[5] 黃永光,曾惠良.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影像學特點與預后分析[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3,(0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