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亞紅 楚杏娟
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是指年齡在65歲以上、非同日血壓值或持續3次以上血壓值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以上,舒張壓>90mmHg)的患者[1]。老年人身體的各個器官會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影響其身體自主控制血壓的效果,從而提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2]。對高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能提高其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自覺地遵醫囑咐進行服藥,延緩其病情的進展。為探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對其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我院對近期收治的93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其中48例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個體化護理,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根據這些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個體化組,常規組中有45例患者,個體化組中有48例患者。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60~89歲,平均年齡為(73.2±10.5)歲。個體化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60~87歲,平均年齡為(72.9±10.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了解其病史。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保持病房內安靜、整潔,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對個體化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護理,具體的方法是:
1.2.1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詳細介紹高血壓發生的原因、治療的方法及其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提高其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增強其進行自我保健的意識。通過播放影音資料、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等方式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1.2.2 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 糾正患者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禁止患者食用腌臘制品,讓其少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將其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g以下。要求患者戒煙、戒酒。
1.2.3 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 告知患者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不可隨意更改服藥的劑量,以免因用藥量不足無法有效地控制其血壓的水平,或因用藥量過大導致其血壓過低,發生不良的后果。幫助患者養成按時服藥、正確服藥的習慣。定期監測患者的血壓,根據其血壓的變化調整其用藥的劑量。
1.2.4 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 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散步、做健身操、快走、打太極拳、登山等運動。盡量不讓患者做劇烈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為30~60分鐘,每周運動3次。如果患者在運動的過程中感到心慌、頭暈,應立即讓其停止運動[3]。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及心絞痛、腦卒中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個體化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情況(n/mmHg)
在護理期間,個體化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系統會出現明顯的退行性病變,動脈失去彈性,使主動脈在心臟射血時無法完全膨脹,導致其收縮壓增高,脈壓差增大,不利于控制其血壓的水平[4]。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能夠增強其控制血壓的意識,使其認識到血壓過高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自覺地遵醫囑咐服藥,保證其治療的效果,延緩其疾病的進展。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能有效地控制其血壓的水平,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1] 張士翠,付菱.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114-1115.
[2] 敖特更其木格.探討老年高血壓及并發癥的個體化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5(13):89-89,91.
[3] 林海榕,黃希.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延邊醫學,2015,20(12):117-118.
[4] 吳卓君,鄭晶晶,黃永娟,等.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3(09):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