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琴
為患兒輸液是兒科護理人員比較常見的護理工作,是臨床醫(yī)師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小兒兩次輸液的間隔時間為20h,每次輸液持續(xù)的時間較長,但每次的輸液量卻比較少。近年來,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靜脈留置針可用于輸血、采集血液標本、輸液等。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能有效地避免患者因反復穿刺而發(fā)生血管損傷,減少其痛苦,有利于為其爭取搶救的時間。為探討對兒科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的效果,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420例患兒使用兩種不同的輸液方法,對其中210例患兒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20例進行輸液的患兒。這些患兒均需進行輸液治療。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10例患兒。對照組中有男性患兒88例,女性患兒122例;其年齡為4h~6歲。觀察組中有男性患兒101例,女性患兒109例;其年齡為2.5h~7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兒的頭部血管進行穿刺。護理人員佩戴口罩和帽子,進行洗手和消毒。固定患兒的頭部,選擇粗直、血流豐富、有彈性、較易固定的血管作為穿刺血管。本次研究中,我們選取了患兒的頭部耳后靜脈、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等血管作為穿刺血管。輕拍需要穿刺的部位,充盈血管。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
為對照組患兒使用普通的頭部靜脈穿刺針進行輸液,具體的方法是:將靜脈穿刺針的針尖對準進針點,刺入患兒皮下或基層,快速地將針推至帽狀腱膜下層。輸液完成后,將靜脈穿刺針迅速拔出,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口。
為觀察組患兒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具體的方法是:將靜脈留置針的針體與患兒的皮膚呈10°~15°角,刺入血管。回血后將進針的角度降低5°~10°,進針0.2~0.3 cm,拔出0.5~1 cm的針芯。將軟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退出針芯。使用3 cm長的透明膠帶固定留置針。輸液完成后關(guān)閉調(diào)節(jié)夾,將針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內(nèi)。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輸液過程中,觀察組患兒藥液外滲的發(fā)生率、繼發(fā)感染的發(fā)生率、反復穿刺的發(fā)生率及其家屬對輸液服務的滿意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在輸液過程中兩組患兒藥液外滲、繼發(fā)感染、反復穿刺的發(fā)生率及其家屬對輸液服務的滿意度[n(%)]
兒科收治的患者好動、血管較細,對其進行輸液時往往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而且在輸液的過程中還會因其哭鬧導致液體外滲,需要反復進行穿刺。患兒哭鬧、反復穿刺等情況還會加重患兒家屬的心理壓力,導致其對輸液的滿意度降低,甚至發(fā)生護患糾紛。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穿刺的次數(shù)少,能夠減少因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不會對患兒的血管造成損害,可提高輸液的安全性。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有效地解決了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難點,減少了患兒的痛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及患兒家屬對輸液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但在使用靜脈留置針為患兒輸液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上的應用時間較短。因此,部分家長不了解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的優(yōu)點,擔心使用靜脈留置針比使用傳統(tǒng)的靜脈穿刺針會給患兒帶來更多的疼痛,認為靜脈留置針會損傷患兒的血管,引起感染,因此不愿意使用靜脈留置針為患兒進行輸液。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輸液前要向患兒的家屬說明使用靜脈留置針的優(yōu)點,使患兒家屬能夠放心地配合治療。在穿刺結(jié)束后,護理人員應認真向患兒的家屬說明帶管的注意事項,避免患兒因帶管錯誤而發(fā)生并發(fā)癥。
護理人員在使用靜脈留置針為患兒穿刺時,應注意回血后不要立即送管。套管針芯的長度比外套管長大約1 mm,針芯刺入血管見到回血時,外套管并沒有進入血管。此時若直接送管會導致穿刺失敗。
在患兒完成輸液后,應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管,避免藥物長期刺激其血管,導致其發(fā)生靜脈炎。這樣也能有效地減少殘留藥物與肝素帽內(nèi)的藥物及肝素稀釋液發(fā)生反應,造成不良的后果。沖管完畢后,應使用適量的肝素稀釋液封管,以免發(fā)生留置針內(nèi)凝血的情況。進行封管時,應將吸有4 ml肝素稀釋液的注射器針頭全部插入或一半插入套管內(nèi),注入肝素稀釋液。當注射器內(nèi)的封管液剩下2 ml時,護理人員要邊推邊旋轉(zhuǎn)退針,使患者的血管內(nèi)保持正壓的狀態(tài),避免套管內(nèi)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導致針管堵塞。小劑量的肝素不會對患者的凝血機制和實驗室檢測結(jié)果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有出血傾向、大出血的患者應禁止使用肝素稀釋液進行封管,可改用生理鹽水進行封管,避免其病情加重。
一般來說,靜脈留置針可保留5~7d。在此期間,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導管滑脫、液體滲漏、局部發(fā)炎的情況。缺氧性腦病患兒和早產(chǎn)兒的頭部與面部會有紫紺的表現(xiàn),若其發(fā)生皮下?lián)p傷、藥液滲漏等情況,很難被發(fā)現(xiàn)。護理人員應對此類患兒進行重點監(jiān)護。紅霉素、鈣劑等會對患者的血管造成較強的刺激。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輸注此類藥物的患兒其穿刺部位是否有熱、腫、痛、體溫異常等情況發(fā)生,并應確認其套管針是否通暢。一旦患兒發(fā)生異常,護理人員應立即拔針并對其穿刺部位進行適當?shù)奶幚怼?/p>
綜上所述,對兒科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琳,司聯(lián)晶,等.不同液體滲透壓及封管方法對淺靜脈留置針并發(fā)癥的相關(guān)性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19.
[2] 許麗春,胡雁,等.生理鹽水和肝素鈉鹽水用于成人外周靜脈留置針封管有效性的Meta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19.
[3] 劉鳳艷.靜脈留置針輸液致液體外滲及靜脈炎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18.
[4] 李慧梅.兩種淺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在急診患者應用中的對比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3,03.
[5] 陳麗旋,林御妹,等.生理鹽水與兩種不同濃度肝素液對淺靜脈留置針封管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