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梅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上消化內科的常見病。 此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胃部遭受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2]。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這5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且均經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得到確診[3]。(2)他們均未患有呼吸道感染。(3)他們均未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4)他們均不是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我們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54例患者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27例患者。在常規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2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35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6±6.2)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2個月至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2±1.1)年。在優質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3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37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2±5.9)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4個月至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9±1.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測。(2)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3)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輸液護理和用藥護理。
1.2.2 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優質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2.2.1 進行心理護理 臨床調查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受頻繁胃痛、燒心、消化不良等癥狀的影響,常會出現緊張、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主動與其進行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想法。同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情況,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問題,以緩解其負面情緒。此外,護理人員要詳細地向患者講解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生的原因、臨床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和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以便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1.2.2.2 進行飲食護理 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指導其多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食物,以免其發生營養不良。對于胃酸過多的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其多進食豆漿或饅頭,以保護其胃黏膜。對于胃酸分泌不足的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其多進食新鮮的山楂和肉湯等食物,以刺激其胃酸的分泌。對于長時間接受抗菌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指導其多食用酸奶,以維持其腸道內菌群的平衡。
護理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護的效果和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
(1)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胃痛、燒心、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完全消失。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胃黏膜腺體萎縮的癥狀基本消失。(2)好轉:經過治療,患者的胃痛、燒心、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明顯好轉。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胃黏膜腺體萎縮的癥狀明顯好轉。(3)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胃痛、燒心、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好轉。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胃黏膜腺體萎縮的癥狀未好轉,甚至在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5.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false)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優質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 [n(%)]
優質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率的比較 [n(%)]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優質護理的優質組患者其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周穎.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62-63.
[2] 顧小燕.護理干預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43-144.
[3] 張燕.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