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煒
(廣西南寧市中醫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以往,臨床上常采用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是,這種手術需要廣泛地剝離傷椎周圍的肌肉組織,這不僅會對肌肉組織造成損傷、延長手術的時間,還有可能導致肌肉組織出現壞死或發生纖維瘢痕化,從而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腰背部僵硬、疼痛等不適感[1]。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逐漸成熟,其在臨床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比分析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和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2015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其年齡為25~75歲,平均年齡為(55.5±2.5)歲,其中發生T10脊椎骨折的患者有20例,發生T11脊椎骨折的患者有25例,發生T12脊椎骨折的患者有25例,發生L1腰椎骨折的患者有10例,發生L2腰椎骨折的患者有10例,其中Denis分型(胸腰椎體骨折分型)為壓縮型骨折的患者有31例,為爆裂型骨折的患者有19例,為椎板附件型骨折的患者有25例,合并棘突型骨折的患者有15例,其中Frankel(脊髓損傷程度)分級為D級的患者有50例,為E級的患者有40例。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及傷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1.2.1 對照組患者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具體的方法是:①囑患者取俯臥位,然后對其進行全麻。②在X線機的輔助下對患者骨折的椎體進行定位,然后在其傷椎的中心處作手術切口。③逐層切開、剝離傷椎附近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然后分離傷椎周圍的肌肉組織。④使用椎弓根螺釘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并根據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理曲度調整好連接棒的彎曲度。
1.2.2 觀察組患者 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具體的方法是:①囑患者取俯臥位,然后對其進行全身麻醉。②在C型臂透視機的輔助下對患者的骨折椎體進行標記和定位,然后在其正后方作一個長度為2cm左右的切口。③逐層切開傷椎附近的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組織,置入定位針,確保進針的方向與位置良好,然后擰入椎弓根螺釘。④將縱向連接鈦棒折彎后置于椎弓根螺釘的尾部,然后將傷椎處的螺帽鎖緊,再將上下位的椎弓根螺釘撐開,最后鎖緊臨近傷椎椎體處的螺帽[2]。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的手術耗時。②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③兩組患者的術后引流量。④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變化情況[3]。VAS疼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耗時(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觀察組 50 64.35±9.15 * 159.25±25.55 * 121.45±33.58 *對照組 40 88.77±13.66 241.18±20.25 214.95±13.56 T值 4.35 5.12 6.12 P值 0.021 0.018 0.015
2.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第1d、術后第2d、術后第3d及術后第7d的VAS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分,x ±s)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因患者的胸腰椎遭受屈曲力、剪力或旋轉力等外部暴力作用所致。通常情況下,該病患者受傷椎體的骨塊會陷入椎管中,從而引發椎管狹窄[4],進而導致其傷椎的承重能力及活動度均顯著降低。因此,對該病患者的受傷椎體進行有效的固定、恢復其原有的高度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的關鍵。傳統的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手術的耗時也較長,并且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也較多,這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復[5]。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微創、微痛等優點。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比分析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和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筆者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第1d、術后第2d、術后第3d及術后第7d的VAS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采用開放的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相比,采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的時間更短、術后疼痛的程度也更低,此手術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文志,尚希福,段麗群,許翔,胡業豐,賀瑞,李旭. 微創經皮與傳統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2,02:109-114.
[2] 王鋒. 微創與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對比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4.
[3] 余波,李世芳,周道政.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J]. 臨床骨科雜志,2013,04:384-386.
[4] 李志良,楊操,熊期,李帥,張正東,郜勇. Sextent系統下微創經皮與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08:687-691.
[5] 田中,鄧忠良. 經皮穿刺與傳統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J]. 重慶醫學,2015,06:8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