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花軟 梁云芳
(廣西河池環江縣人民醫院 廣西 環江 547199)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指將金屬材料制成的人工關節置入人體,代替患者病變的關節,以保持其關節穩定,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對患有股骨頭壞死、關節病、外傷性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能有效地減輕其疼痛,提高其生存的質量[1]。由于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衰退,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對手術及麻醉的耐受性差,其術后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2]。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地通過護理干預來使患者順利地完成手術,促進其身體康復。為探討對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高齡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法,我院對近幾年在我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48例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48例高齡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平均年齡為(65.45±5.21)歲;其中有1例患者合并冠心病,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壓,有15例患者合并慢性肺氣腫,有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4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對28例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對20例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麻。在患者髖關節的外側做切口,顯露其髖關節囊。切除患者的關節囊。將患者的股骨頭脫位,在股骨頸與大轉子移行部切斷股骨頸,取出股骨頭。暴露髖臼,置換髖臼,置換股骨假體柄。將相關的骨關節復位。檢查患者關節的緊張度和活動的范圍。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同時,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的方法是。
1.2.1 術前護理
1.2.1.1 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 手術的前一天,護理人員到病房訪視患者,查閱其病歷,了解其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各臟器的功能和罹患的基礎疾病。檢查患者肢體的皮膚及血運情況。評估患者的認知能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疼痛的耐受力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方法、術前準備工作及術中配合的方法,讓其積極地配合進行手術。告知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好,安全性高,為其例舉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其對手術的疑慮,增強其對手術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配合醫護人員的治護工作。
1.2.1.2 準備相關的手術用品 準備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常規器械、高壓沖洗槍、急救物品等。準備手術時需要使用的一次性止血、沖洗、引流物品。確認手術室內各種設備的動力系統正常,確認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良好。避免因手術器械、設施等出現問題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1.2.1.3 準備良好的手術環境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一般在較大的百級層流手術間進行。護理人員術前40~60分鐘開啟手術間的凈化系統,將溫度設置為24~26℃,將濕度設置為50%~60%。
1.2.2 術中護理
1.2.2.1 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用18~20號靜脈留置針在其健側上肢進行穿刺,為其建立靜脈通道。根據患者的病情,協助麻醉師為患者進行中心靜脈置管,并對患者進行動脈穿刺,測量其動脈壓。對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控制其輸液量及輸液的速度,防止其發生肺水腫或心力衰竭。根據醫囑術前半個小時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其發生感染。
1.2.2.2 協助患者取合適的體位 讓患者取健側臥位。在患者的腋下墊肩墊,在其頭部放置頭圈,在其骨盆兩側放置沙袋,并用支架在其身體兩側固定其盆骨。讓患者的雙臂與身體呈直角,避免損傷其臂叢神經。讓患者的下肢屈曲,在其膝上墊軟枕,并用約束帶固定。注意觀察患者導尿管的情況,避免其導尿管扭曲、受壓。保護患者的骨隆突,避免該處長時間受到壓迫。保持床單平整,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
1.2.2.3 做好手術器械和工具的管理 護理人員了解各種手術器械和工具的結構和功能,并做好記錄,以防手術器械或工具遺失。熟練掌握連接手術器械的方法,正確、穩固地連接各個部件。將暫時不用的手術器械的手控開關調節到關閉的位置。
1.2.2.4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 高齡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適應能力均較差,易發生血壓與心率波動的情況。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的血壓、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一旦患者的上述指標發生異常,立即告知醫生。術中根據患者的出血量、尿量、輸液量等及時為其補液,保持其水電解質平衡,降低其血液的粘滯性,避免其發生下肢靜脈栓塞。在對患者的髖臼與髓腔進行相應的操作時,患者易發生脂肪栓塞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認真地監測患者皮膚的顏色和溫度,統計其尿量,關注其血容量的變化,并做好搶救患者的準備,防止其發生肺栓塞。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低,長時間處于溫度較低的手術室內,易發生血管收縮,使其感知能力下降,導致其發生低體溫的情況,從而影響其凝血功能,增加其發生切口感染的幾率。護理人員使用被單遮蓋患者裸露的身體部位,保護患者的隱私,避免其術中發生低體溫的情況,必要時可使用保溫毯維持其身體的溫度。
1.2.2.5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各項操作 高齡患者身體各個組織的修復能力和抵抗力較差,易發生切口感染。護理人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各項護理操作。護理人員配戴雙層手套,使用含碘保護膜保護患者切口附近的皮膚。保持手術間環境密閉,不得頻繁地走動,減少開門的次數[3]。及時、準確地傳遞物品,盡可能縮短手術持續的時間。不得用手直接拿取人工假體,使用無菌紗布將人工假體包裹后再進行傳遞等操作。徹底沖洗手術切口,同時避免沖洗液浸濕切口周圍的敷料。
1.2.3 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協助醫生為患者包扎切口,固定引流管,擦凈切口周圍的血跡。逐步將患者的身體由側臥90°位改為側臥45°位,最后改為平臥位,防止其因體位突然改變而發生回心血量突然增加的情況,導致其發生循環衰竭。在搬動患者時,注意托住其髖部和下肢,保持其患肢處于外展30°的中立位,防止其因患肢外旋或內收而發生關節脫位。護理人員與麻醉師一同護送患者回到病房,與病房的護理人員進行詳細的工作交接,重點說明患者在術中發生的特殊情況。術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其有無手術并發癥和麻醉并發癥。
這些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為1.5~2.5個小時,其術中出血量為300~650毫升。這些患者均未發生切口感染、關節脫位、泌尿系統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其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得較好,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研究對象年齡偏高,部分患者還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術前護理人員應訪視患者,并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對個別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使其有信心接受手術。在術前做好各項手術準備是護理人員在術中熟練地進行手術配合的關鍵,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還應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地掌握各種手術器械的操作方法,從而提高手術的效率和手術室護理服務的質量。
總之,對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高齡患者在術前做好手術準備,術中進行良好的護理配合,術后詳細地交接護理工作,有助于其順利地完成手術,避免其發生術后并發癥。
[1] 倪麗虹.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雜志,2011,27(24):1672-1674.
[2] 廖玉蓮.高齡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J].中國醫藥指南,2013,36(9):354-355.
[3] 李錦英,麗娟,危友華等.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麻醉護理配合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16):1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