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剛
(太倉市沙溪人民醫院 江蘇 太倉 215421)
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的臟器和組織由腹股溝處的缺損區向外膨出的一種病理現象。此病可分為腹股溝直疝和腹股溝斜疝兩種類型[1,2]。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是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方法。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無張力疝修補術主要包括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為了比較用這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我們對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溝疝患者。我們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他們的年齡在23~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8±4.2歲。他們的病程在18天~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2±1.5年。他們中有腹股溝直疝患者5例,有腹股溝斜疝患者35例。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他們的年齡在22~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5.0歲。他們的病程在20天~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0±1.3年。他們中有腹股溝直疝患者6例,有腹股溝斜疝患者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我院使用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甲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方法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3]。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中點的上方做一個約6cm長的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游離髂腹下和髂腹股溝的神經,向外下方分離腹股溝韌帶,然后打開提睪肌,使疝囊充分暴露。患者若患有腹股溝斜疝,可在高位游離其疝囊及精索,然后橫向切斷疝囊,并對疝囊的近端進行縫扎。患者若患有腹股溝直疝,可從疝囊的中部將其環形切開,并使用游離的手法將疝囊還納入腹腔。完成上述操作后,醫生可根據患者疝環的大小修剪網片,然后采用“8”字縫合法縫合疝環。縫合完畢后,根據腹股溝管的長度修剪網片,并在腹股溝管后壁上置入網片,使網片的內下方超過恥骨結節1~2cm,然后將網片與恥骨結節縫合在一起,保證網片的上方超過腹橫筋膜弓狀緣2cm。將網片的四周固定在腹股溝韌帶和聯合肌腱上,然后縫合提睪肌,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1.2.2 我院使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方法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中點的上方做一個約6cm長的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和肌肉,使疝囊充分暴露。在高位對疝囊進行游離,然后橫向切斷疝囊,并對疝囊的殘端進行縫扎。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平片對疝環口進行修復,然后對平片進行固定,并采用“8”字縫合法縫合疝環,最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4]。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8.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用時和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甲組患者手術的用時和術中的出血量分別為44±11min和35±7ml。乙組患者手術的用時和術中的出血量分別為43±10min和33±9ml。兩組患者手術的用時和術中的出血量大體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甲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分別為10%和7.5%。乙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分別為12.5%和10%。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大體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的比較(例/%)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常見的普外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腹部肌肉的張力下降和腹壓升高引起的,可分為腹股溝直疝和腹股溝斜疝兩種類型。臨床研究發現,腹股溝疝患者的疝內容物多為腸管、子宮圓韌帶、精索和血管等[5,6]。他們若未能獲得有效的治療,可并發嵌頓性腹股溝疝或絞窄性腹股溝疝,進而危及其生命安全。
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均是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常用手術。其中,進行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用的材料為網片[7]。這種材料能夠對患者腹膜前的間隙進行有效的修補,并能完整地關閉疝孔,降低患者腹腔內的壓力。因此,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更適合腹股溝直疝患者使用。進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用的材料為平片。這種平片是由高科技人工復合材料制成的,具有舒適、柔軟、強度大和符合腹股溝管后壁生物力學等特點,而且能完全覆蓋患者的恥骨孔。因此,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更適合腹股溝斜疝患者使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用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臨床醫生可根據腹股溝疝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手術的方法。
[1] 陳明學.充填式無張力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差異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30):70-71
[2] 張之棟.不同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22例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03(3):120-121.
[3] 吳位龍.腹股溝疝氣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效果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2):88-88.
[4] 楊向前.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患者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3):110.
[5] 姚競智,徐洪全,王貽東等.不同方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5):31-32.
[6] 方明.腹股溝疝氣的不同手術治療方式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3):159-160.
[7] 王長芹.腹股溝疝氣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02(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