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紅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 廣東 惠州 514500)
臨床實踐證實,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若在術后出現明顯的疼痛可誘發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進而可使其臨床療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對其實施硬膜外鎮痛可顯著減輕或消除其術后疼痛的癥狀,使其獲得更理想的臨床療效。目前,臨床上用于術后硬膜外鎮痛的藥物主要有羅哌卡因、曲馬多和嗎啡等[1]。近年來,我院用羅哌卡因與曲馬多對接受下腹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后硬膜外鎮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下腹部手術的100例患者。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對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根據進行術后鎮痛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其年齡為28-69歲,平均年齡為(49.5±6.3)歲。在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其年齡 為 27-68歲,平均年齡為(44.3±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兩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進行下腹部手術治療,在術后保留其硬膜外導管,并將硬膜外導管與鎮痛泵連接。在術后,為觀察組患者應用羅哌卡因(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36)與曲馬多(生產廠家: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97)進行鎮痛治療,進行鎮痛治療的方法為:將20ml濃度為0.15%的羅哌卡因與0.8g的曲馬多制成100ml的混合藥液,置于鎮痛泵中進行持續泵注。為對照組患者單用羅哌卡因進行術后鎮痛治療,治療的方法是:將100ml濃度為0.2%的羅哌卡因置于鎮痛泵中進行持續泵注。
1.3 觀察指標 在術后4h、16h及48h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及發生術后不良反應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 h 、16 h及48h其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分析 (`±s)

表1 對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分析 (`±s)
組別 例數 術后VAS評分術后 4 h 術后 16 h 術后48觀察組 50 2.3±1.2 1.7±1.3 2.1±0.9對照組 50 2.7±1.5 2.1±1.1 2.5±0.8
2.2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分析 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8.0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分析 [n(%)]
羅哌卡因是臨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藥。與布比卡因相比,此藥對人中樞神經及心臟的毒性較低[2]。但是,為手術患者使用較低濃度的羅哌卡因進行麻醉難以取得理想的鎮痛效果,為其使用較高濃度的此藥進行麻醉則可使其在術后出現運動神經傳導阻滯、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功能紊亂等并發癥。曲馬多屬于非阿片類中樞性鎮痛藥,可作用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中與誘發疼痛相關的特異性受體,抑制人體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進而發揮鎮痛的效果。研究發現,為手術患者聯合使用羅哌卡因與曲馬多進行術后鎮痛不僅可取得理想的效果,還可減少羅哌卡因的用量,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 h、16h及48h其VAS評分均較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王莉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可見,與單用羅哌卡因相比,聯用羅哌卡因與曲馬多對接受下腹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后硬膜外鎮痛可取得更優的鎮痛效果,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1] 李海冰,劉志強,陳秀斌,等.椎管內不同誘導方式下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4):499-502.
[2] 裴皓,曾黎明,余峰,等.羅哌卡因復合小同劑量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鎮痛對胎心率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4):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