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霞
(太原市太航醫院超聲功能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畸形是導致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其出生后發生殘疾的主要原因。準確地診斷胎兒畸形,是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重要措施。超聲檢查因具有高效、實時、無創等優點,已成為孕產婦進行產前檢查的主要方法之一[1]。為探討對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效果,我院對近幾年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和生產的500例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和生產的500例孕產婦。這些孕產婦的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5.69±3.69)歲。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所有孕產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這些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分別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方法是:將探頭的頻率調整為2~5兆赫茲。掃查胎兒的胎盤、臍帶、四肢、腹部臟器、心臟、胸腔、脊柱、顏面部、頭顱等,對可疑的部位進行多角度的檢查。由我院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根據這些孕產婦進行兩次超聲檢查的結果判定胎兒發生畸形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這些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的結果及其分娩或引產的結果[2]。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這些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的結果及其分娩或引產的結果
這些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的結果顯示,有20例胎兒為畸形胎兒,有5例胎兒為復合畸形胎兒。這些胎兒共存在28處畸形。這些孕產婦分娩或引產的結果顯示,有23例胎兒為畸形胎兒。這些胎兒共存在31處畸形。在3例未被檢出的畸形胎兒中,有1例腭裂胎兒,有1例多指胎兒,有1例室間隔缺損胎兒。這些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檢出率為90.32%,與其分娩或引產的結果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這些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的結果及其分娩或引產的結果
2.2 這些胎兒發生畸形的類別 對孕產婦在孕早期進行超聲檢查,檢出的胎兒畸形類別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主要包括腦積水、顱腦畸形及無腦)、胎兒水腫、心臟畸形(單心房、單心室、腹壁異常)、頸部水囊狀淋巴管瘤、雙胎相關畸形及嚴重的肢體骨骼畸形。對孕產婦在孕中期進行超聲檢查,檢出的胎兒畸形類別主要是神經系統畸形、頸面畸形、心血管畸形等。
胎兒畸形主要包括染色體異常及結構異常。畸形會對新生兒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給其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因此,在孕產婦懷孕期間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孕產婦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應選擇合適的時間,并采用規范化的流程和措施進行檢查,從而提高其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檢出率,減少新生兒缺陷的發生,實現優生優育。國際上相關的醫療衛生組織建議孕產婦在懷孕的第18周~第23周進行胎兒畸形篩查,而我國相關的醫療衛生部門建議孕產婦在懷孕的第20周~第24周進行胎兒畸形篩查。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使用超聲技術對胎兒結構異常的情況進行了篩查,未對胎兒進行染色體異常檢查。
孕早期檢查主要在孕產婦懷孕的第11周~第13+6周進行,檢查的范圍主要是胎兒的頭部及足部。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3],有80.0%的胎兒畸形發生在孕早期。此時對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可檢出60%~88%的胎兒畸形。在孕產婦懷孕的第10周~第11周,胎兒會出現長骨初級骨化中心。因此,對孕產婦在孕早期進行超聲檢查,可測量胎兒的長骨,觀察胎兒手足的形態及大小,并通過測量其頸部透明帶(Nuchal Translucency,NT)的厚度來推測胎兒是否存在心臟畸形等問題。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孕產婦在孕早期進行超聲檢查,檢出的胎兒畸形類別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主要包括腦積水、顱腦畸形及無腦)、胎兒水腫、心臟畸形(單心房、單心室、腹壁異常)、頸部水囊狀淋巴管瘤、雙胎相關畸形及嚴重肢體骨骼畸形。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4],對孕產婦在孕早期進行超聲檢查還能檢出心律失常、右心發育不良、左心發育不良、心臟位置異常、脊柱裂、腦膨出、腹壁缺損等。
孕中期檢查主要在孕產婦懷孕的第18周~第27+6周進行。孕中期胎兒已完成基本器官的發育,羊水量適中,胎兒的大小適中。此時對孕產婦進行超聲檢查,超聲圖像更清晰,可更細致地觀察胎兒的形態結構。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孕產婦在孕中期進行超聲檢查,檢出的胎兒畸形類別主要是神經系統畸形、頸面畸形、心血管畸形等。
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居各類出生缺陷發生率的首位。這是因為,胎兒的胎心較小,且結構復雜,易發生漏診的情況。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3例未被檢出的畸形胎兒中,有1例室間隔缺損胎兒。這可能是因為,該胎兒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壓力無差異,室間隔缺損處的血流速度較慢,導致其血流信號并不明顯,從而發生漏診。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檢出率為90.32%,與其分娩或引產的結果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對孕產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使用超聲技術診斷胎兒畸形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曉新,張愛青,楊婭,等.不同孕周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意義[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17(23):10667-10671.
[2] 施春玲.探究不同孕周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1):67-67.
[3] 鄭偉.孕早中期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意義[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13(4):185-185.
[4] 楊鐵山,李艷麗,海萍,等.產前超聲篩查對胎兒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