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宏 汪維美 彭莉靜
(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院 貴州 六盤水市 553001)
我國衛生部發布的《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第四章二十七節“病案管理與持續改進”中規定:應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代碼表與手術操作分類ICD-9-CM-3代碼表對病案進行分類編碼。研究發現,進行病案編碼在開展醫、教、研工作及醫院等級的評審等方面均可發揮重要的作用。提高對病案編碼的準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我們對我院1000例病案中編碼的準確性進行審核,并對發生編碼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匯總,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中的1000例病案均為2014-2015年我院患者的出院病案。
1.2 方法 2014年至2015年,我們每季度對本組病案編碼的準確性進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審核。在對本組病案編碼進行審核的過程中,我們有針對性地檢索部分疾病的編碼,根據ICD疾病分類的規則對檢索到的病案逐份進行核查,并對發生錯誤編碼的原因進行分析匯總。
2.1 對本組病案編碼錯誤的分析 經核對病案后,我們共發現編碼錯誤519條,其中漏編碼所占的比例最高,占總錯誤數的20.2%,其次為錯編碼占19.5%,低編碼占17%,未合并編碼占12.7%、醫生的診斷書書寫不規范或編碼員未查看患者的病歷資料導致的編碼錯誤占11.6%,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失誤導致的編碼錯誤占9.2%,錄錯編碼占7.9%,未按患者的核心治療方案進行編碼占1.9%。詳情見表1。

表1 對本組病案中病案編碼錯誤的分析(n,%)
3.1 對本組病案中燒傷和腐蝕傷編碼 “T20-T32”相關錯誤的分析 1)將腐蝕傷錯編成燒傷的編碼錯誤:例如,醫生將病案中的腐蝕傷誤寫成燒傷,編碼員對燒傷和腐蝕傷的概念辨別不清,將腕和手二度腐蝕傷的編碼“T23.6”錯編成腕和手二度燒傷的編碼“T23.2”。2)未對多處燒傷進行正常編碼的病案:例如,醫生對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是“顏面部5%的II度火焰燒傷”,對其病情的其他診斷是”雙手4%的II度火焰燒傷”。此時,該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編碼應為身體多個部位II度燒傷的編碼“T29.2”,而非顏面部II度燒傷的編碼。3)低編碼:編碼員的工作態度不嚴謹,將全身多處三度燒傷的編碼“T29.3”錯編成程度不明、多個部位燒傷的編碼“T29.0”。4)漏編碼:未對患者發生燒傷的面積進行編碼,例如,醫生對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是“火焰燒傷深Ⅱ°,其雙上肢、顏面、頸部及胸壁為14%燒傷”。編碼員將其病案的編碼錯編成“雙上肢、顏面、頸部及胸壁II度燒傷”的編碼“T29.200”,而未提供其燒傷面積的編碼“ T31.100”。
3.2 對本組病案中急性心肌梗死編碼 “I21-I22”相關錯誤的分析 1)編碼員對編碼規則不熟悉,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編碼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編碼相混淆。2)醫生未對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類型進行分類,此時編碼員未查看該患者的病歷,結果將復發性心肌梗死的編碼錯編成急性心肌梗死的編碼。典型的案例為:醫生對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型”。編碼員將急性心肌梗死的編碼“I21-I22”做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實際上,若查看患者的病歷,會發現其病情為心肌梗死復發,因此應將復發性心肌梗死的編碼“I22.900”做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3)錯將患者的終末情況作為其病情的主要診斷。典型的案例為:醫生對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右心室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此時,編碼員應將“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作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或在I21.2亞目下擴展一個急性前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碼做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將“急性ST段抬高型右心室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多器官功能衰竭”作為其他診斷的編碼。
3.3 對本組病案中其他非毒性甲狀腺腫編碼“E04”相關錯誤的分析 1)在進行病案編碼時選錯患者病情的主要診斷,典型的案例為:某患者在住院期間未接受全面的檢查及手術治療,其病情的出院診斷為“甲狀腺雙葉腫物:①結節性甲狀腺腫?②甲狀腺癌?”。編碼員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編碼“E04.9”做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實際上,該患者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應為甲狀腺腫物的編碼“E07.9”。按照選擇主要診斷的規則,患者病情的診斷中若包含一種癥狀或體征,而且該癥狀或體征可能是由兩種疾病中的某一種疾病引起的,應選擇該癥狀或體征作為其病情的主要診斷。2)編碼員因工作態度不認真、專業水平低而導致編碼錯誤,例如,編碼員將甲狀舌管囊腫的編碼“Q89.2”錯編成甲狀腺腫的編碼“E04.9”,將病態甲狀腺功能正常綜合征的編碼“E07.8”錯編成非毒性甲狀腺腫的編碼“E04.0”。
3.4 對本組病案中甲狀腺和甲狀旁腺手術編碼“06”相關錯誤的分析 此類編碼錯誤主要為將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的編碼“06.7”錯編成甲狀腺病損切除術的編碼“06.3”,將甲狀腺癌根治術的編碼“06.4”錯編成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的編碼“06.3”,將單側甲狀腺葉切除術的編碼“06.2”錯編成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的編碼“06.3”,將甲狀腺峽部切除術的編碼“06.2”錯編成甲狀腺全部切除術的編碼“06.4”等。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醫生未按照“對患者實施手術的部位+術式+入路+其所患疾病的性質”這一規則完整地填寫手術方案,或編碼員未認真查看手術記錄或不了解手術分類的規則。
3.5 對本組病案中其他醫療照顧編碼“Z51”相關錯誤的分析 此類病案的編碼錯誤主要是:編碼員未查看患者的病歷資料,未按其實際病情對其病案進行編碼。典型的案例為:某患者70歲,醫生對其病情的主要診斷為“左肺上葉小細胞肺癌(T4N0MO,ⅢA期)化療后”,編碼員將維持性化療“Z51.2”的編碼作為其主要編碼。實際上,該患者的病歷資料顯示,該患者于1年前經體檢發現左肺占位性病變,在上級醫院經纖支鏡檢查、免疫組化檢查被診斷患有“左肺上葉小細胞肺癌”,并采用EP方案進行一個周期的化療。在本次住院期間,我院擬對該患者進行維持性化療,但該患者及其家屬拒絕接受化療,故我院僅對其進行對癥支持治療。因此,應選擇肺癌對癥支持治療的編碼“Z51.8”作為其病案的主要編碼。
3.6 對本組病案中陰莖惡性腫瘤編碼“C60”相關錯誤的分析 此類病案的編碼錯誤主要是因醫生在患者病情的診斷書中未正確填寫其發病部位而造成的。典型的案例為:編碼員將陰莖高分化鱗狀細胞癌“C60.9”作為某患者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實際上,該患者的病歷資料顯示,其陰莖頭部有一個大小約3.5CM×2.5CM的菜花樣包塊,故應將陰莖頭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編碼“C60.1”作為其病情主要診斷的編碼。
3.1 對造成病案編碼錯誤原因的分析 1)病案室編碼員的責任心不強,缺乏嚴謹的工作作風,在進行病案編碼時看錯或未完整瀏覽患者病情的診斷、錄錯編碼或擅自丟棄編碼。2)編碼員必須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流行病學、醫學術語、疾病分類規則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勝任對疾病進行分類的工作[1]。但是,大多數醫院中編碼員的學歷較低,對相關的醫學知識缺乏了解或對疾病分類規則的掌握度不足,因此易在進行病案編碼時出錯。3)臨床醫生在為患者開具診斷單時書寫不規范、不完整、不清晰或在選擇其病情的“主要診斷”時出錯。在為患者開具診斷單時,應在其所患的疾病中選擇對其健康危害最嚴重、花費醫療人員的精力最多或治療時間最長的疾病作為其病情的“主要診斷”。
3.2 減少病案編碼錯誤的對策 1)對病案室的編碼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每月由取得編碼資質者輪流為其授課。安排編碼員參加疾病與手術分類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對編碼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使其深入了解病案編碼工作的重要性。2)在對病案進行編碼時若遇到常見病、多發病可查詢計算機編碼庫,若遇到新疾病、新技術或新項目的名稱應按照規范的步驟進行編碼查找,若遇到疑難或不清晰的病情診斷應查閱書籍、進行網絡查詢或請教臨床醫務人員。3)成立病案編碼質控小組,由考取編碼資質證書的編碼員擔任質控小組的成員,每個季度對已編目歸檔的病案進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檢查,對發現的編碼問題進行分析和匯總,在全科會議上進行通報,并要求當事人進行整改。
總之,漏編碼是醫院病案中最常見的編碼錯誤。在醫院病案中,易發生編碼錯誤的疾病及手術包括燒傷和腐蝕傷、急性心肌梗死、非毒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和甲狀旁腺手術和陰莖惡性腫瘤等。病案編碼工作是病案管理工作中專業性、技術性極強的一項工作。為了提高對病案進行編碼的準確性,編碼人員應全面掌握病案管理的專業知識,熟悉基礎醫學、臨床常見病及醫療操作等方面的知識及醫學術語,掌握國際疾病分類和我國衛生部規定的有關疾病分類的編碼規則,并具備正確分析病案記錄及進行編碼的能力[3]。
[1] 劉愛民. 對病案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要求. 醫院管理學病案管理分冊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
[2] 杜曉曦,劉春玲,鄧應梅,等. 某醫院疾病分類質量分析[J].中國病案,2014,15(12):22-23.
[3] 馬鳳琴. 疾病編碼的缺陷分析及對策[J] . 中國病案,2015,16(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