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非桐 閆星辰 溫馨靚 王春艷?
(1.吉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2. 煤炭總醫院黨委辦公室 北京 100028)
膝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多因膝關節發生了退行性病變所致,多發生于老年人群。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膝關節酸痛、腫脹等[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保守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治療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全膝關節置換術逐漸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有研究認為,對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中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有關研究做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8月~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190例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老年膝關節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06例,女性患者有84例,其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為(60.3±2.3)歲,其病程為1~11年,平均病程為(4.6±1.8)年,其中發生左膝關節炎的患者有100例,發生右膝關節炎的患者有90例。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190例患者分為對比組(95例)和綜合組(95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擇期為其實施全膝關節置換術。在此過程中,為對比組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術前準備、術中護理配合、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術后引流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為綜合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具體方法是: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熱情地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同時向其介紹主治醫生、護理人員及病區環境。②手術前,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講解膝關節炎及全膝關節置換術的相關知識,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③手術后,護理人員要使用冰袋對手術切口進行連續24h的冰敷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其關節發生腫脹。④護理人員要確保患者的患肢始終處于伸直狀態,以避免其患肢因屈曲而發生痙攣性收縮。⑤遵醫囑使用適量的抗生素及鎮痛藥物為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及早指導并輔助其進行“一對一”的膝關節康復訓練。⑥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出院指導,讓其在出院后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進食高脂或刺激性的食物,并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提高其膝關節的活動度及負重能力。⑦為患者發放康復訓練卡,并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監督其完成功能訓練方案,并囑其按時來醫院接受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VAS疼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②兩組患者術后48h傷口引流量的比較。③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膝關節功能(HSS)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膝關節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價:①優:HSS評分在86~100分之間。②良:HSS評分在71~85分之間。③可:HSS評分在61~70分之間。④差:HSS評分≤60分。優良率=優率+良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數據均經過SPSS13.0 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數據均以百分比表示,當P<0.05時,表示數據之間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 綜合組患者術后12h、術后1d、術后2d及術后7d的VAS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疼痛評分的比較[n(±s)]
=0.043<0.05組別 例數 術后12h 術后1d 術后2d 術后7d綜合組 95 4.8±1.2 3.2±0.6 1.8±0.5 0.7±1.3對比組 95 6.2±1.3 5.2±0.2 3.5±0.7 2.2±1.6 t值 / -3.75 -3.92 -2.81 -2.25 P值 / =0.035<0.05=0.043<0.05=0.016<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48h傷口引流量的比較 術畢48h后,綜合組患者的傷口引流量為(785.7±231.5)ml,對比組患者的傷口引流量為(889.4±244.4)ml,綜合組患者的傷口引流量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5,P= 0.042< 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對綜合組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的總優良率為94.7%,對對比組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的總優良率為89.5%,對綜合組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的總優良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75,P = 0.039< 0.05)。
膝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引發老年人腿痛的主要原因。肥胖、走路姿勢不正確、膝關節遭受風寒侵襲是誘發膝關節炎的重要因素[3]。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膝關節酸痛、腫脹,僵硬、發冷等。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有研究認為,對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4]。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肢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65,P=0.036<0.05)。研究組傷口引流總量為(785.7±231.5)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89.4±244.4)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5,P=0.042<0.05)。研究組治療效果優良率為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75,P=0.039<0.05)。
綜上所述,對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此護理方法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其傷口的引流量,還能促進其快速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曉慶,史小穎,常彥海,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病人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3(5):602-603.
[2] 李美萍.綜合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及護理工作滿意度影響[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2(6):69-71.
[3] 王舒.護理干預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22):68-69.
[4] 馬平葉.術前護理干預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學,2014,4(7):7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