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鴻
結腸造口術是消化外科臨床上一種常用的手術方式。臨床上對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通常進行結腸造口術,以此來幫助其恢復腸道的功能。但是,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易出現造口缺血性壞死、皮膚黏膜連接處分離、周圍皮膚病等術后并發癥。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對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及院外隨訪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實施微信隨訪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結腸造口術的20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直腸癌患者8例,有結腸炎患者12例。我院將這20例患者隨機分為隨訪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10例患者。在隨訪組中,有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他們的年齡在26~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3.5)歲。在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他們的年齡在27~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0±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些患者出院前,我院對其均進行出院指導,進行出院指導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定期返院進行復查,并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及生活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對隨訪組患者進行微信隨訪。具體的方法是:我科室建立微信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發微信的方式與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互動,對其進行個別指導及集體宣教,確保護患之間溝通的及時性。進行微信隨訪的具體內容是:①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造口袋類型,教會其對結腸造口進行護理的正確方法、預防相關并發癥的護理方法及對相關并發癥進行處理的方法等。護理人員將上述內容以文字說明、語音解說、圖片介紹及視頻指導的形式上傳到微信公共服務平臺上,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地了解對結腸造口進行護理的相關知識,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②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合理進行飲食搭配、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并指導其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此外,護理人員使用微信的視頻功能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③在使用微信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想法,并通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結腸造口的情況。護理人員應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糾正其日常護理中存在的不足。此外,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之間通過微信進行互動,以分享、交流彼此的感受和經驗。
對這些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其結腸造口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使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五部分內容。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在隨訪結束后,使用微信為患者及其家屬發放電子調查問卷表,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
我們采用SPSS12.8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結束后,隨訪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為(82.5±8.4)分,常規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為(65.2±9.6)分,隨訪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組患者對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生活的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均好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目前,結腸造口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直腸癌、結腸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但是,結腸造口術是一種介入性手術,進行這種手術會改變患者機體正常的生理通道,這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加之患者對結腸造口進行護理的知識缺乏了解,其在術后易出現造口周圍潰瘍、造口狹窄等并發癥。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過去,在此類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多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對其進行隨訪。但由于這兩種隨訪方式無法滿足患者對結腸造口相關護理知識的需求,因此,臨床上有必要拓寬隨訪途徑、創新隨訪形式[3]。隨著微信的普及,我科建立了微信公共服務平臺,使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通過閱讀微信服務平臺公布的信息來了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這種隨訪的方法不僅可以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對結腸造口進行護理的方法,還可以讓護理人員及時地收到患者及其家屬反饋的信息。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結腸造口術的患者實施微信隨訪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1] 馬倩紅,梁志翔.家庭隨訪對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0(2):163-165.
[2] 曾茹英,張宏,周燕娥,等.連續性護理對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12(3):95-96.
[3] 沈旻靜,張鵬年,孫琳,等.延伸護理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13(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