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軍芳 陳國洪 王 莉
鄭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 鄭州 450053
?
嬰兒化膿性腦膜炎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變化及意義
索軍芳陳國洪王莉
鄭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鄭州450053
【關鍵詞】化膿性腦膜炎;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嬰兒
化膿性腦膜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軟腦膜、蛛網膜、腦脊液及腦室的急性炎癥反應,也可與化膿性腦炎同時存在,隨著抗生素的發明及近年來診治方法的不斷改進,病死率明顯降低,但嬰兒化膿性腦膜炎仍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后遺癥[1]。化膿性腦膜炎嬰兒可能合并聽力損害。本文通過回顧分析化膿性腦膜炎嬰兒BAEP指標,分析聽力損害情況,探討BAEP檢查的意義及時機。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對象2013-01—2015-05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化膿性腦膜炎嬰兒60例,起病年齡1個月~1歲,其中42例行BAEP檢查,男24例,女18例,病程1~45 d,臨床表現為發熱、前囟隆起、嘔吐、抽搐、煩躁、易激惹、精神差、意識障礙等,均經腦脊液、頭顱CT或頭顱磁共振、血常規、CRP、降鈣素原、血培養等輔助檢查,診斷標準符合第7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明確診斷化膿性腦膜炎,所有患兒據病情給予抗生素抗感染、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顱壓、地塞米松針抗炎、單唾液酸四已糖神經節苷酯針或鼠神經生長因子營養神經、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針增強免疫等治療,療程2周~3月,所有患兒排除耳聾家族史及既往中耳炎病史、新生兒期聽力篩查異常史、新生兒期高膽紅素血癥史、圍生期缺氧窒息史、宮內感染史。
1.2儀器與方法采用我院腦干測聽室MEB-9100型誘發電位儀,在環境安靜的屏蔽室檢查,所有患兒檢查前處于安靜睡眠或經10%水合氯醛液或苯巴比妥針鎮靜入睡后狀態,記錄電極置于顱頂CZ處,參考電極置于同側乳突皮膚,前額電極接地,電極阻抗<5 kΩ,單側耳給予極性稀疏的短聲刺激誘發,對側耳給予白噪聲掩蔽,帶通100~3 000 Hz,分析時間10 ms,強度70 dB記錄,每側耳至少檢查2次以獲得波形的重復性。閾值測定:自強度為30 dB的聲刺激開始,逐步遞增,最大刺激為97 dB,直至Ⅴ波可識別的聲音強度定為高頻聽閾值;主要觀測指標:Ⅰ、Ⅲ、Ⅴ波各波潛伏期及峰間期,高頻聽閾值。BAEP異常情況提示:(1)Ⅰ波潛伏期延長,提示同側聽通路外周段傳導障礙;(2)Ⅰ波潛伏期正常,Ⅲ波及Ⅴ波潛伏期延長,Ⅰ波之后的各波消失,或Ⅰ~Ⅲ波峰間期延長,提示腦干下段及其以上聽通路傳導障礙。(3)Ⅴ波潛伏期延長或Ⅴ波消失,Ⅲ~Ⅴ及Ⅰ~Ⅴ峰間期延長,提示腦干上段聽通路傳導障礙。(4)同一個體左右耳對照,一側耳某一波的潛伏期或峰間期較對側耳延長>0.40 ms,提示該側耳聽通路在相應部位傳導障礙。(5)Ⅴ波波幅低于對側Ⅰ波波幅,提示該側聽通路腦干上段功能異常。(6)在高于正常聽閾強的刺激時不能引出Ⅴ波,提示聽力障礙[3]。本實驗室正常高頻聽閾參考值為30 dB,輕度聽力障礙31~50 dB,中度聽力障礙51~70 dB,重度聽力障礙>70 dB,極重度聽力障礙>97 dB。
2結果
42例嬰兒中,16例入院3 d內行首次BAEP檢查,6例異常,4例輕度異常,2例中度異常,單耳異常4例,雙耳異常2例,5只耳合并Ⅰ波潛伏期延長,3只耳合并Ⅴ波波形差;20例入院1~2周期間行首次BAEP檢查,8例異常,其中輕度異常2例,中度異常3例,重度異常3例,其中單耳異常5例,雙耳異常3例;其中6只耳顯示Ⅰ波、Ⅲ波、Ⅴ波各波波形及峰間期均有不同程度異常,2只耳僅顯示Ⅰ波潛伏期延長,3只耳顯示Ⅲ波、Ⅴ波波形差或峰間期延長;6例入院2周后行首次BAEP檢查,共2例異常,均為輕度異常、雙耳異常,1例提示雙側Ⅰ波波形差,1例提示雙側Ⅲ波、Ⅴ波波形差。BAEP異常者,每2~3周復查1次,4例輕度異常者經治療2周~2月恢復正常,8例BAEP異常無明顯變化,4例BAEP異常加重,包括2例輕度異常和2例中度異常者。
3討論
化膿性腦膜炎是嬰幼兒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年齡越小,病情越重,并發癥越多。研究證實,目前化膿性腦膜炎仍以發熱、頭痛、嘔吐、抽搐為就診時的主要癥狀,硬腦膜下積液、腦積水、腦室管膜炎仍為化腦的三大主要并發癥[4]。目前,先天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化膿性腦膜炎合并聽力損害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國外研究[5]證實,化膿性腦膜炎是引起后天性聽力損害的主要病因之一,化膿性腦膜炎導致聽力損害可能與感染的細菌種類有關,其中最常見引起耳聾的細菌為肺炎鏈球菌,導致聽力損害的機制可能為細菌通過耳蝸導水管、內聽道或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耳蝸。國內相關研究[6]提示,化膿性腦膜炎并發聽力障礙發生率較高(39.7%),并發現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葡萄糖≤1.0 mmol/L、血CRP≥20 mg/L為聽力障礙的高發因素。本組60例嬰兒中,18例患兒未進行BAEP檢查,系臨床中毒癥狀不顯著,未計劃應用萬古霉素等耳毒性藥物,故未檢查,有可能漏診聽力損害;余42例嬰兒中,行BAEP檢查的時機不一,系臨床醫師多關注發熱、抽搐、精神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關注硬腦膜下積液、腦積水等常見并發癥,進行BAEP檢查多在應用萬古霉素、利福霉素等對聽力有影響的藥物時方被考慮到。26例入院1周后方行聽力檢查,4例為應用萬古霉素治療5 d后,故無法判斷患兒聽力損害是炎癥所致或藥物毒性所致,容易引起醫患糾紛,16例早期進行BAEP檢查,其中6例發現聽力異常,避免了耳毒性藥物的應用。本文嬰兒化膿性腦膜炎聽力損害的發生率38.1%,單耳、雙耳均可受損,以固定性耳聾為主,部分為可逆性耳聾,與相關報道符合[6]。本組4例治療過程中出現聽力損害加重情況,均為感染重,合并敗血癥及化膿性腦炎病例,提示聽力損害可能非僅發生于感染早期,對重癥病例,應加強定期監測,同時提示BAEP異常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可能有關。嬰兒處于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嬰兒期尚不能表達,此期聽力損害較隱匿不能及時發現,將對其語言發育產生嚴重不良影響。通過臨床觀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聽力損害,主觀聽力測試因嬰兒配合程度差無法實現,故尋找一種可靠的聽力監測方法對化膿性腦膜炎嬰兒尤其重要。BAEP檢查無明顯不良反應,結果可靠,可在鎮靜狀態下檢查,有助于判斷聽力損害程度及神經損害的起源,尤其適合作為嬰兒聽力監測的手段。
BAEP檢查在化膿性腦膜炎患兒中檢查尚未成為常規,多在應用耳毒性藥物時方被重視,易錯過發現聽力損害的時機,且無法判斷聽力異常為先天性、炎癥性或藥物性,易給診治帶來困難或醫患溝通帶來困擾。目前,國內外對化膿性腦膜炎導致聽力損害的機制研究尚不透徹。本資料提示,化膿性腦膜炎導致的聽力損害有聽通路外周段的損害,亦有腦干段及腦干上段損害,提示除前述的細菌感染直接侵犯耳蝸,可能導致化膿性迷路炎外,化膿性腦膜炎嬰幼兒抵抗力差,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感染波及腦神經或因顱內壓增高使腦神經受壓、壞死,可引起相應的功能障礙亦可能為主要的原因。BAEP可作為嬰兒有效的聽力監測手段,根據BAEP結果應進一步進行顳骨CT等檢查,根據聽力受損類型及程度進一步制定營養神經治療或耳鼻喉科干預等治療措施,有利于最大程度減少對患兒的傷害。
總之,BAEP應作為常規檢查在嬰兒化膿性腦膜炎中早期進行,并定期復查,根據BAEP異常情況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減少聾啞殘疾、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減輕患兒家庭及社會負擔。
4參考文獻
[1]鄒東方,廖建湘,胡雁,等.嬰兒化膿性腦膜炎55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4):639-642.
[2]諸福棠,胡亞美,江載芳,等.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12-925.
[3]左啟華.小兒神經系統疾病[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4-75.
[4]李慧,袁寶強,樊秋萍,等.小兒化膿性腦膜炎69例的臨床特點及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7):12-14.
[5]Jemenica JR,Opanina AA.Evoked potentials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due to infectious diseases[J].Child Neurology,2015,30(6):683-689.
[6]黃燕玲.細菌性腦膜炎聽力障礙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2.
(收稿 2015-07-24)
【中圖分類號】R5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5-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