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花
今年8月份,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綱要為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提升治理能力指明了發展方向。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談創新發展理念時,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改變過去的傳統慣性的思維方式,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領導干部大數據思維方式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需從“經驗主義”向“數據主義”決策轉變,真正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先拋開大數據的概念不提,我們國家的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系統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各政府部門也積累了大量關系國計民生的數據,但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在決策的過程中往往還是“經驗主義”主導,甚至不少領導不知道本部門有哪些數據,數據放在哪里。因此,領導干部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本部門的數據狀況,這些數據目前有哪些主要的應用場景,已經為本部門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發揮了哪些作用,是否曾經共享給其他兄弟部門以發揮更大的價值等基本問題。另外,還需對數據的價值和作用有基礎理解,有意識地提升數據支持決策的能力。
以利他分享的大數據思維思考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前很多政府部門的數據實際上是處于信息孤島狀態,數據由于沒有與其他部門進行共享,也沒有實現開放,使得數據的價值發掘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政府部門的領導把自己部門的數據看作是部門利益的基礎,認為數據的共享開放輸出就意味著利益的輸出,這種現象在數據能力強的部門體現得尤為明顯。領導干部需要認識到部門的數據如果不流動起來,不與其他的外部數據進行融合,就會成為死數據,而真正發揮價值的是活數據。數據的外部性說明數據的價值不是只存在于內部,站在更高的層次和角度考慮政府數據共享才能使得數據的價值最大。
不少領導干部以政府數據的安全為由,或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心理對政府數據開放持拒絕或者消極態度。縱觀國外政府數據開放的歷程,基本是從信息公開起步,在數據開放方面本著“開放為默認,不開放為特例”的原則才使得數據開放成為建設智慧城市或智慧政府的重要基礎。需要認識到政府的數據開放其實是在利用社會力量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因此,把與民生相關的、經過脫敏的政府數據開放給民眾以及企業會促進基于大數據的創新創業發展,也才能讓數據通過流動和融合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在服務型政府創建過程中,大數據對于政府提升管理效率、科學決策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都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服務型政府的愿景是政府能夠為百姓提供互動、主動、有效的個性化公共服務,而大數據正是提供智慧服務的基石,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起的作用最為顯著。領導干部需要從這些目標中總結大數據所起到的價值和作用,有的放矢地開展大數據相關項目規劃和實施。
麥肯錫發布的《大數據:下一個競爭、創新和生產力的前沿領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大數據在經合組織中的歐洲國家公共管理部門將會創造1500億到3000億歐元或更高的潛在經濟價值。這些經濟價值主要通過政府公共管理機構開支的減少、增強透明性及稅收的增加、效率以及服務有效性的提升等多方面來體現。例如,在公共管理領域,德國聯邦勞工局通過使用大數據策略為10個區域中心和178個職業介紹所提供全方位的輔導及支援服務,在提升效率及節約成本方面都有明顯的改進。
在國內,浙江省政府很重視數據在政府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浙江政務服務網類似于“政務超市”,百姓可以像逛淘寶一樣“逛衙門”,省市縣三級政府審批事項均可一網搞定,并支持百姓使用支付寶繳費。該平臺采用阿里云計算能力,實現了省市縣的數據直連,將行政審批的“人跑腿”變成“數據跑腿”。浙江省市縣3300余個部門已納入浙江政務服務網,并按照個人辦事、法人辦事、便民服務等主題分類導航,面向網民提供在線服務。這也是我國地方政府以數據思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典型例證。
領導干部在大數據實施上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使大數據在產業層面能夠健康良性發展。大數據作為新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將會是互聯網+創新創業的重要方向,同時也在驅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這個方向毋庸置疑。但我們看到,各地大數據協調管理相關的部門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相關的產業園區也同時建立起來,以各種措施吸引云和大數據產業企業入駐。在這一點上,領導干部需要對大數據熱點進行冷思考,仔細分析各地發展大數據的優劣勢,審時度勢地發展有優勢的方向,制定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的政策。比如,對于大數據領域的創新創業以及傳統產業利用大數據轉型的成功案例進行有效激勵和推廣。
大數據將會推動政府走向生態化治理,在社會治理難題方面可以聚集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正如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所言,生態化治理是政府治理的未來模式,這種生態化治理就意味著政府的治理方式從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在大數據時代,個人與企業也成為政府治理的關鍵角色,微博、微信使得百姓也能夠與政府領導進行互動,基于這種社交輿情大數據的分析可以使政府領導實時了解很多政策的意見反饋;另外,政府領導需要在大數據時代以更開放的心態與企業攜手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比如阿里巴巴安全部門協助公安工商質檢部門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提取和分析多達16個維度和特征的數據,從10億商品庫中剝離出涉假信息。
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治理需求,領導干部的思維模式需實現自上而下為主向自下而上為主的轉變,數據化決策、管理、服務和創新的能力亟需進一步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對大數據的認識不能僅局限在概念和產業吸引投資上,而是需要在推動政府治理創新上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唯此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