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尿常規檢驗中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的應用研究
李小燕
目的探究尿常規檢驗中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價值。方法5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分別給予尿沉渣鏡檢以及尿常規干化學法檢查,對比兩種尿常規檢驗方法的檢測結果。結果5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其經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在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紅細胞、尿蛋白檢出率方面均低于尿沉渣鏡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陽性率(62.80%)低于尿沉渣鏡檢(89.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沉渣鏡檢與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兩種檢驗方法互補,結合這兩種檢驗方法為患者實施檢測,可以提高檢測的準確率。
尿常規;尿沉渣鏡檢;尿常規干化學法
尿常規是臨床為患者檢測疾病常用的檢測方法之一,目前尿常規檢驗的主要方法為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1],這兩種尿常規檢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本文主要對5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分別實施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探究這兩種尿常規檢驗方法的檢驗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9月~2015年9月5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6.36±10.36)歲,男325例(65.00%),女175例(35.00%)。
1.2 方法 所有接受尿常規檢驗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清潔容器取晨尿,患者采取的尿液標本約為20ml。將患者的尿液樣本分為2份,每份樣本為10ml,之后為患者實施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
1.2.1 尿常規干化學法 將患者新鮮尿液混勻,采用尿自動分析儀以及相關的試劑為患者實施檢驗,主要記錄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尿蛋白等檢驗結果。為接受尿常規檢驗患者實施干化學法檢驗時,應對檢驗的整個過程嚴格的進行控制,并按照相應的檢驗規范進行操作。
1.2.2 尿沉渣鏡檢 取尿常規檢驗患者的新鮮尿液10ml,放置在尖底離心管中,將患者的新鮮尿液混勻,并滴在載玻片中,之后分別采用低倍鏡以及高倍鏡對患者尿液進行檢測,并記錄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尿蛋白等的檢驗結果。在顯微鏡下對15個不同的視野進行連續的觀察,并對各指標的陽性率以及陰性率進行計算。檢驗人員為患者實施尿常規檢驗,應在1 h內完成檢驗,若檢驗人員不能在1 h之內對患者的尿液進行檢測,則應將尿常規檢驗人員的尿液樣本存放至26℃的環境中,存放時間≤2 h。
1.3 觀察指標[2]對尿常規檢驗患者經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包括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紅細胞、尿蛋白檢出情況以及兩種尿常規檢驗的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紅細胞、尿蛋白檢出率均低于尿沉渣鏡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陽性率低于尿沉渣鏡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尿常規檢驗是臨床為患者檢驗疾病的三大檢查方法之一[3],其可以對患者疾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依據。早期腎病患者經尿常規檢驗,可以有效將其尿液中的尿沉渣、蛋白尿等成分檢驗出來,對醫生診斷患者的疾病十分有利。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是尿常規檢驗的主要方法。
尿常規干化學法主要是通過尿液分析儀對患者的尿液進行檢測,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患者尿液的呈色反應以及尿液密度診斷出來,同時尿常規干化學法可以對患者尿液紅細胞樣本的破壞情況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其具有重復性好、操作簡單等特點,可以節省檢測的時間,提高尿常規診斷的效率,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還可以擴大檢測的范圍,其不僅可以對患者尿液的細菌、真菌、管型、細胞等物質進行分析,還可以降低手工檢驗的偶然性[4],在臨床尿常規的檢驗中有著一定的檢測意義。但是,尿常規干化學法為患者實施尿常規檢驗時也存在一定的誤差,尿液分析儀檢測的原理為呈色反應,在檢驗患者的尿液樣本時,可能會受到相關代謝產物、藥物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尿液的性狀、顏色發生一定的改變,從而對尿常規檢驗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時可以出現假陰性或者假陽性的情況[5]。
尿沉渣鏡檢是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其是通過顯微鏡對患者的尿液樣本進行檢測,從而對尿液樣本中細胞、寄生蟲、細菌、結晶、管型等成分進行檢查。尿沉渣鏡檢的主要方法包括尿沉渣分析儀法、倒置顯微鏡法、離心鏡檢法、混勻滴尿法、直接鏡檢法等。混勻滴尿法是將尿液混勻,取一滴涂在載玻片上,檢測人員使用顯微鏡對其進行檢查,并得出檢查的結果。混勻滴尿法沒有進行離心處理,其檢出率較低。倒置顯微鏡法不需要對尿液樣本進行離心,檢驗結果比較穩定,但是其操作比較復雜,這樣就限制了此種方法的使用。尿沉渣離心法的操作比較繁瑣,且效率較低,但是其在檢驗過程中需要采用電阻抗法、流式細胞原理,可以較好的降低檢驗的假陰性率以及假陽性率,對患者疾病的診斷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其常作為尿液分析儀檢測方法的補充方法[6]。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尿常規檢驗的500例患者,其經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在黏液絲、結晶、管型、白細胞、紅細胞、尿蛋白檢出率方面均低于尿沉渣鏡檢(P<0.05),同時尿常規干化學法檢驗的陽性率低于尿沉渣鏡檢(P<0.05)。
綜上所述,尿沉渣鏡檢的檢測準確率優于尿常規干化學法,但是尿沉渣鏡檢的操作相對復雜,臨床為患者實施尿常規檢驗時,可以將這兩種方法進行結合,以此提高檢驗的準確率。
[1]楊桂蓮.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在尿常規檢測中的應用價值.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0):107.
[2]刁殿琰,王玉潔,蓋蔚麗,等.尿常規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的相關性分析.吉林醫學,2013,34(18):3653.
[3]陳亞平.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檢測尿中白細胞的比較分析.當代醫學,2012,18(27):82-83.
[4]魏學霞.尿液干化學法測隱血與尿沉渣鏡檢方法比較.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9(4):427.
[5]朱從敬.干化學法尿液檢查結合沉渣鏡檢的意義.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30(17):117-118.
[6]張麗莉.兩種方法對1139例不同性別研究生尿液檢測結果的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7):816,后插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16
2015-11-30]
100083 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校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