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宇
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生心包積液的危險因素探討
張志宇
目的探討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生心包積液的相關因素。方法100例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包積液將其分為觀察組(39例)和對照組(61例)。兩組患者均經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對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狀腺功能等因素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促甲狀腺激素(TSH)、總甲狀腺素(TT4)、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MB、CK、LDL-C、TC、TSH、TT4、TT3均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重要因素;TT4、LDL-C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相關因素,其中TT4水平越高,心包積液發生率越低,為保護因素;LDL-C水平越高,則心包積液的發生風險越大,為危險因素。結論TT4和LDL-C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重要因素,可作為臨床病情監控及治療措施制訂的重要依據。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心包積液;影響因素
有研究指出,約70%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存在心臟受損表現,其中心包積液發生率可達33%[1]。但是由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合并心包積液患者普遍無典型臨床癥狀,起病隱匿,因此臨床早期診斷難度較大。本次研究為探討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因素,以為臨床診斷和預防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所有入選患者的TT4均<44 ng/ml,TSH>6 μIU/ml。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若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提示左室壁層、壁臟心包分離,且液性暗區均在0.5cm以上則視為存在心包積液),根據其是否合并心包積液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39例)和對照組(61例)。對照組女42例,男19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58.7±13.2)歲;包括33例橋本甲狀腺炎,9例甲狀腺手術患者,10例131I治療者及9例其他患者。觀察組女22例,男17例,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59.1±13.0)歲;包括20例橋本甲狀腺炎,4例甲狀腺手術者,4例131I治療者及11例其他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嚴重風濕免疫系統疾病、低白蛋白血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者及未治愈腫瘤患者;②妊娠女性;③合并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等心功能不全疾病者;④持續應用糖皮質激素者;⑤下丘腦性甲減或垂體性甲減。
1.3 觀察指標 ①甲狀腺功能激素: TSH、TT4、TT3水平;②血脂: TG、HDL-C、LDL-C、TC水平;③其他: LVEF、CK-MB、CK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對影響心包積液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甲狀腺激素、血脂水平及其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LVEF、TG及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CK-MB、CK、LDL-C、TC、TSH、TT4、TT3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MB、CK、LDL-C、TC、TSH、TT4、TT3均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重要因素。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激素、血脂水平及其他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名稱 項目 觀察組(n=39) 對照組(n=61) t P甲狀腺激素 TSH(μIU/ml) 81.1±19.8b 60.2±29.5 3.895 0.000 TT4(ng/ml) 18.5±14.3b 29.4±11.2 -4.255 0.000 TT3(ng/dl) 44.5±23.1b 60.8±24.2 -3.343 0.001血脂 TG(mmol/L) 2.27±1.34a 2.02±0.64 1.253 0.107 TC(mmol/L) 6.48±1.82 5.76±1.71 3.075 0.024 HDL-C(mmol/L) 1.22±0.41a 1.17±0.43 0.577 0.282 LDL-C(mmol/L) 4.01±1.36b 3.30±1.25 2.677 0.004其他 LVEF(%) 0.65±0.11a 0.67±0.12 -0.839 0.202 CK-MB(U/L) 21.9±9.5b 16.4±4.4 3.919 0.000 CK(U/L) 823±562b 519±377 3.240 0.001
2.2 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僅TT4(OR=0.950,95%CI:0.907~0.975,β=-0.051,Sig.=0.001)、LDL-C(OR=1.677,95%CI:1.075~2.608,β=0.517,Sig.=0.010)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相關因素,其中TT4水平越高,心包積液發生率越低,為保護因素;LDL-C水平越高,則心包積液的發生風險越大,為危險因素。
臨床研究指出,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狀腺相關手術、橋本甲狀腺炎等均會引起患者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其中部分患者則會出現以心包積液為代表的甲狀腺功能減退心臟損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
目前臨床對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出現心包積液的相關致病機制尚未明確,有報道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期間由于機體長期缺乏充足的甲狀腺素,造成心臟組織細胞內相關酶的活性降低,造成細胞內出現水鈉潴留,引起親水性粘多糖堆積和局部淋巴回流受到抑制,從而導致心包積液的發生。尹潔等[3]報道指出,甲狀腺功能減退病因、性別、年齡及左室射血分數均不會對患者心包積液的出現造成影響,同本次研究中的結論基本一致。但在表1數據中,觀察組患者的TT3、TT4、TSH等甲狀腺功能激素、LDL-C、TC等血脂指標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脂水平、甲狀腺功能可能是影響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相關因素。
臨床研究證實,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會造成全身多個系統功能受累,如引起患者出現貧血等血液系統癥狀;有報道指出,若機體甲狀腺激素水平較低,則會造成膽固醇合成異常。有研究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由于膽固醇合成異常,造成TC和LDL-C水平上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LDL-C水平同心包積液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提示可通過對患者的LDL-C水平進行監測以對原發性甲減患者心包積液的發生風險進行監控。
綜上所述,TT4和LDL-C是影響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發生心包積液的重要因素,可作為臨床病情監控及治療措施制訂的重要依據。
[1]游先念.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致心包積液一例誤診體會.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17):76-77.
[2]李賽,張強,葉偉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并大量心包積液1例.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0):101.
[3]尹潔,于恒池,洪旭,等.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生心包積液的危險因素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10,26(7):1173-11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21
2015-12-10]
467000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