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丹丹
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指導意義
宮丹丹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血清降鈣素原的臨床指導意義。方法60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抗感染治療,干預組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接受血清降鈣素原指導的抗感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及血沉(ESR)指標。結果對照組患者治療前CRP水平為(169.8±8.7)mg/L,干預組患者治療前CRP水平為(170.1±9.4)mg/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CRP水平為(18.7±3.5)mg/L,干預組患者治療后CRP水平為(11.5±1.2)m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ESR水平為(65.5±6.5)mm/h,干預組患者治療前ESR水平為(65.3±6.2)mm/h,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ESR水平為(24.5±3.7)mm/ h,干預組患者治療后ESR水平為(18.2±1.3)mm/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血清降鈣素原具有很好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推廣。
血清降鈣素原;心力衰竭;肺炎;抗感染治療
老年心衰患者由于肺水腫等因素影響,很容易出現肺部感染,而感染會進一步加重心衰,這也造成患者肺炎與心衰病情的相互促進惡化[1]。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為迅速,治療存在一定困難,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死亡,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2]。本研究應用血清降鈣素原指導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效果,討論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指導意義,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連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后均為心衰合并肺炎。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意識障礙、糖尿病、參與本研究前接受過抗感染治療、年齡<60歲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7.1±12.6)歲;干預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72.3±1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對癥治療,包括強心治療、利尿治療、電解質紊亂糾正治療、輔助呼吸治療等,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干預組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接受血清降鈣素原指導的抗感染治療,患者在入院后第1、3天、第1周及第2周分別接受血清降鈣素原指標檢測,醫生根據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指標水平選擇抗生素藥物的治療時機。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0.5 g/L,患者可以接受抗生素治療,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指標在短時間內下降幅度>90%或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指標<0.5 g/L,醫生需要暫停患者的抗生素治療[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RP及ESR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CRP水平為(169.8±8.7)mg/L,干預組患者治療前CRP水平為(170.1±9.4)mg/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28,P=0.898>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CRP水平為(18.7±3.5)mg/L,干預組患者治療后CRP水平為(11.5±1.2)m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658,P=0.000<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ESR水平為(65.5±6.5)mm/h,干預組患者治療前ESR水平為(65.3±6.2)mm/h,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22,P=0.903>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ESR水平為(24.5±3.7)mm/h,干預組患者治療后ESR水平為(18.2±1.3)mm/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799,P=0.000<0.05)。
老年心衰患者的基本病因是原發性心肌舒縮功能障礙和心臟負荷過度,而感染、心律失常、貧血等因素均可誘發其發生發展。老年心衰患者在肺水腫、肺部淤血等因素的影響下,極其易患肺部感染,與此同時,肺部感染也是造成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的誘因之一,會給患者的心功能帶來嚴重不良影響[4]。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時治療與科學處理,患者病情會進一步惡化,導致患者患上其他并發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都會受到影響,病情過于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死亡,給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帶來威脅。
血清降鈣素原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的前體,由116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13000的糖蛋白。其在健康人的血清中含量較低,但研究發現其血清水平的上升與患者細菌感染呈正相關[5],是臨床中細菌感染及膿毒血癥的標記物,對于臨床中感染疾病的鑒別存在極強的特異性與敏感性。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原在患者機體受到細菌感染后4 h左右可以被檢測到,在患者受到細菌感染6 h后上升速度會較快,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高低與患者細菌感染嚴重程度有密切關聯。伴隨患者體內感染的控制,血清降鈣素原也會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可以被用于判斷患者的感染程度及評價治療效果等。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在抗感染治療中接受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和指導治療,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對患者的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情況進行科學診斷,并且確保抗生素藥物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現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抗生素治療的具體強度。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若接受過度治療,體內細菌會出現較強的耐藥性,患者的治療時間會明顯增加,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各項費用,對于患者的預后效果也存在不利影響。因此,利用血清降鈣素原對患者的抗感染治療進行指導,可以避免這一問題,確保患者接受更為科學的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干預組患者則在對癥治療基礎上接受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的抗感染治療。在對比兩組患者的CRP及ESR指標后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治療后CRP水平為(18.7±3.5)mg/L,干預組為(11.5±1.2)mg/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ESR水平為(24.5±3.7)mm/h,干預組為(18.2±1.3)mm/h,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利用血清降鈣素原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
[1]李曉慶,許穎,周鵬.血清降鈣素原監測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6):746-748.
[2]韓清臣.血清降鈣素原動態水平優化老年重癥肺炎抗菌藥物應用的作用效果分析.中國處方藥,2016,14(1):51-52.
[3]皮白雉,姚小英,徐網蘭,等.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 1921-1923.
[4]張謹超,崔朝勃,黃蕾,等.老年心衰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監測對抗感染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2888-2889.
[5]李蔚,陳果,曹曉紅.監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以優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感染治療策略.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7(1):78-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25
2016-07-27]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院心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