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蓮
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應用分析
胡玉蓮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4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兒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兒心功能變化、護理效果及臨床癥狀等。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心率、心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及憋喘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護理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循證護理,可明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肺炎;心力衰竭;循證護理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情急、病死率高、病情發(fā)展迅速等特點。若治療方式不當,容易合并心力衰竭,對患兒康復進程造成一定阻礙[1]。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給予患兒心理、病房、飲食、呼吸道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體征及臨床癥狀,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將本院84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資料進行整理,并分別給予兒科常規(guī)護理及循證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確診收治的84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的一般臨床資料,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4.6±1.1)歲。所有患兒排除肺部疾病、心律異常、原發(fā)性心臟病等異常情況。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接受吸氧、營養(yǎng)支持、臥床休息及強心、擴血管、利尿等藥物治療。對照組實施兒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包括: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以護士長為組長,以二、三級崗為組員,全面學習循證護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②循證問題:針對患兒病情特點提出相關循證問題,如小兒肺炎的發(fā)病機制、致病誘因、治療方式、護理措施等。③循證支持:就上述循證問題在萬方、維普等數據庫進行相關文獻檢索,評估資料的有效性、科學性及可靠性,深入掌握患兒病情發(fā)展特點并結合護理經驗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④實施循證:密切監(jiān)測患兒心律、呼吸、體溫等變化,定期對患兒口腔分泌物進行清理;適當借助霧化、振動排痰機進行輔助排痰;時刻保持病房空氣流通,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給予營養(yǎng)支持;正確指導患兒進行輕微運動及呼吸功能鍛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主動與患兒進行交流,消除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2]①心功能:心功能評分、左心室射血分數及心率。②臨床癥狀:退熱時間、憋喘緩解時間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③護理效果:護理后患兒癥狀及體征基本緩解為顯效;癥狀及體征逐漸消失為有效;病情未出現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變化情況 對照組患兒護理前后心率分別為(201.1±0.9)、(149.4±34.6)次/min,心功能評分分別為(3.4±0.8)、(2.8±0.6)分,左心室射血分數分別為(37.7±4.3)、(41.8±4.7)%。觀察組患兒護理前后心率分別為(201.4±0.7)、(131.6± 25.3)次/min,心功能評分分別為(3.4±0.9)、(2.2±0.6)分,左心室射血分數分別為(37.8±4.2)、(47.9±4.5)%。兩組患兒心功能指標較護理前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心率、心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癥狀 對照組患兒退熱時間為(4.5±0.8)d,憋喘緩解時間為(4.3±0.8)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7.2±1.1)d;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為(2.9±0.7)d,憋喘緩解時間為(3.2±0.7)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5.3±1.3)d。觀察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及憋喘緩解時間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效果 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10例,護理總有效率為76.2%;觀察組顯效17例,有效22例,無效3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2.9%,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肺炎是臨床多發(fā)病,四季均易發(fā)生,患兒癥狀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發(fā)熱、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若治療不徹底,常引發(fā)心力衰竭、肺氣腫等并發(fā)癥,預后不良。目前臨床常見治療方式為對癥治療、氧氣療法、抗感染藥物治療、支持療法等,均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
循證護理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靠性。循證護理主要通過全面基礎護理、詳細講解疾病知識、提供合理膳食結構、密切監(jiān)測各項體征、正確指導鍛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等一系列措施[3],使患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以改善患兒心理狀態(tài),增強治療信心,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心率、心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及憋喘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護理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兒科常規(guī)護理相比,循環(huán)護理可有效提高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治療依從性,改善癥狀及心功能情況。
綜上所述,給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循證護理措施,一方面可明顯改善患兒心肺功能,緩解癥狀及體征;另一方面有助于減輕患兒緊張等負面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促進患兒快速康復。
[1]楊劍.44例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7):144-146.
[2]于三英.護理干預在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5):228.
[3]劉俊巧.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臨床應用循證護理的探討.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4):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68
2015-12-07]
473000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一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