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弟
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后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曹迎弟
目的探討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給予心臟康復護理干預后對心理狀態產生的影響。方法120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臟康復護理,觀察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選擇心臟康復護理的方法進行干預,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心功能,凸顯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干預價值。
心臟康復護理;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心理狀態
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后,臨床疾病死亡率以及復發率較高。針對患者心肌梗死介入治療過程中實施心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心態,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為了分析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干預的臨床價值,本文將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臨床對其采用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方法,且患者心理狀態改善程度明顯,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2.9±6.4)歲;對照組男45例,女15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3.1±7.3)歲。排除合并患有嚴重肺部疾病、出現心律失常癥狀、嚴重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出現心源性休克癥狀以及出現神經功能異常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2]。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護理。具體包括:①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認真介紹病房環境,針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必要的提供輔助,將患者的陌生感以及恐懼感有效消除,最終對患者實施積極配合治療[3,4];②自我保健護理?;颊咴诔鲈汉?需要確?;颊叩纳瞽h境始終安靜整潔,戒煙戒酒;適度運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當患者的外部氣溫發生改變后,需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在衣物方面需要做到適當增減;與此同時避免患者過度疲勞,適當增加患者的心臟壓力,針對患者的深呼吸方法進行合理掌握,當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后,要求患者需要深呼吸并且用力咳出,將患者心臟組織振動有效增強,將患者的胸內壓力有效提高,并且配合對患者實施心臟復蘇,最終對患者的心臟進行有效按摩[5]。③飲食及排便護理。要求患者進食食物需要易消化以及營養豐富,做到低鹽、低脂以及低糖。與此同時,將飲食量適當增加,確保消化系統始終通暢,防止出現便秘情況[6]。④健康教育。要求患者需要做到終身隨診,在固定時間進行復查,養成按時用藥的良好習慣,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現情緒劇烈波動的情況,并且于患者舌下選擇硝酸甘油進行含服,在患者臨床癥狀獲得緩解后,要求患者到醫院復診[7]。
1.3 觀察指標 選擇焦慮自評量以及抑郁自評量表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抑郁程度進行評分[3]。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1周后焦慮評分為(62.1±6.1)分,治療2周后焦慮評分為(39.5±7.2)分;對照組患者治療1周后焦慮評分為(62.0±0.9)分,治療2周后焦慮評分為(58.9±7.6)分;觀察組患者治療1周后抑郁評分為(49.5±5.2)分,治療2周后抑郁評分為(35.2±5.1)分;對照組患者治療1周后抑郁評分為(42.9±5.3)分,治療2周后抑郁評分為(46.5±5.6)分;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選擇心臟康復護理的方法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干預,可以針對性改善者的心理狀態,具體包括環境護理、自我保健護理、飲食及排便護理和健康教育。
經過本次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證明臨床采用心臟康復護理的方法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干預,可以從根本出發,首先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狀態有一詳細了解,之后利用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方法針對患者存在的抑郁心理以及焦慮心理展開對應干預,最終成功緩解焦慮心理以及抑郁心理,發揮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應用價值,針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效果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選擇心臟康復護理的方法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成功緩解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焦慮心理以及抑郁心理,確保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得以充分改善。
[1]馮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4):492-494.
[2]林琳,陳靜,楊潔,等.急診與擇期介入治療對心?;颊呓箲]狀態的影響.現代護理,2012,13(36):3530-3531.
[3]周麗華,史冬梅.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療及臨時起搏術后的觀察及護理.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11):398-399.
[4]楊苓,魏雪梅,肖嫻,等.替羅非班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應用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當代醫學,2011,17(17):135-136.
[5]任麗,彭麗鮮,張春燕,等.急性心梗介入治療綠色通道的程序化護理.西南國防醫藥,2011,21(9):1009-1010.
[6]王合花,韓國華,張金芬,等.經皮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7(2):394-395.
[7]郭春花.介入治療對心?;颊呓箲]狀態的影響分析.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2(12):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91
2015-12-10]
118002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院12樓心臟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