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博
·康復醫療·
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
曲博
目的探討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集體心理干預+傳統康復模式進行治療)和對照組(傳統康復模式進行治療),各45例。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選擇集體心理治療的方法,可以將患者的心理障礙有效緩解,最終將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集體心理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
在諸多精神疾患中,慢性精神分裂癥屬于較為普遍的一種病癥,主要表現為思維異常、知覺異常以及行為異常等,且易復發,復發后患者較易表現出社會功能缺陷的情況[1]。近些年來,臨床中多傾向于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集體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將矯正不良認知作為根本目標,屬于十分有效的治療形式。集體心理治療能夠促進患者對自身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認識,明確自身的認知,并且對自身認知進行校正。為了研究有效方法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針對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選擇集體心理治療的方法完成干預后,最終患者BPRS量表評分獲得顯著改善,現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12例,女33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2.5±8.8)歲;對照組男13例,女32例;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52.6±9.5)歲;所有患者全部滿足慢性精神分裂癥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將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排除。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傳統康復模式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配合實施集體心理干預,建立集體心理干預小組,對小組成員實施詳細的分工,定期為患者實施系統培訓,具體方法為:①積極開展多項文體活動,例如開展棋牌、球類、卡拉OK及智力競猜等活動[2,3]。②對患者選擇強化行為治療方法:針對患者進行具有目的性生活操作技能訓練,例如要求患者做到按時起床、洗漱、用餐、用藥以及睡眠等。患者滿足要求后,給予患者對應的獎勵[4,5]。③對患者實施社會交往技能訓練:為患者創建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引導患者彼此之間能夠進行交談,針對彼此建議能夠進行交流,將患者的不良反應有效消除。定期給予患者自我抒發的機會,使患者與患者之間彼此交換感受和意見,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反應。針對患者實施干預的時間為1次/周,1 h/次,對患者用藥療程為3個月[6,7]。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實施量表評定,運用BPRS量表評定,量表共包括18項內容,運用7級評分方法,分數為1~7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BPRS評分為(26.65±2.11)分,治療后為(22.66±2.49)分;對照組治療前BPRS評分為(27.35±1.79)分,治療后為(25.55±1.26)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PRS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慢性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因為精神分裂癥自身具有病程遷延,并且具有易復發的特征,因此,慢性精神分裂癥往往通過緩慢的方式實現進行性發展,該疾病的最終表現為衰退。若不及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治療,則會導致患者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全部喪失。使患者記憶方面和智能方面受損害,有些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還表現出社會性退縮,并且情況十分嚴重。相關資料表明[4],臨床針對患者給予集體心理干預,不但能夠將患者的心理癥狀有效緩解,還能夠將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有效提高。針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疾病特點以及需求進行研究,利用心理干預根據患者自身特點有效完成主題設定,在集體活動作用下保證患者針對自身角色可以有明確認識。最終能夠有效配合實施臨床治療,將患者自身現有角色感有效減輕,最終能夠自信融入社會。
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分組,并且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完成干預后,兩組患者在BPRS評分方面,同治療前進行比較,均表現為改善,并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從而證明針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給予集體心理干預,可以將患者針對疾病的認識度有效提高,將患者的不良情緒顯著改善,最終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針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選擇集體心理干預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將患者的不良情緒顯著緩解,將患者的預后質量成功改善,獲得較高的干預滿意度,能夠將患者的社會角色水平顯著提高,成功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集體心理治療,能夠為患者啟發提供幫助,使患者之間相互支持,引導患者和家屬對慢性精神分裂癥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對待,促進患者積極參加康復治療,以獲取最佳和最大治療效果。
[1]黃慧玉,馬青松,奚麗華,等.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的影響觀察.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1,11(2): 182-183.
[2]盧國強,李英英,倪永健,等.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的研究.醫學信息,2014,5(15):166-167.
[3]姚偉霞,朱曉潔,畢旭軍,等.音樂治療和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醫學信息,2014,5(32):21-22.
[4]張玉堂,葉蘭仙,王有德,等.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配合心理干預對社會能力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13,10(18): 38-39.
[5]鄧傳秀.優質護理服務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3):99-101.
[6]高歡,劉文英.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開放管理的方法初探.中國民康醫學,2013,17(12):770-771.
[7]傅列云,蘇宗霞,紀紅玉,等.心理行為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中國康復,2011,26(2):156-1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209
2015-12-04]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康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