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熙


今年是著名的高等藝術院校——上海戲劇學院建院七十周年。11月,上戲校慶的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推進中。而這其中的重頭戲之一,當屬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上海電影譯制片廠和上戲聯合出品的《年青的一代》明星版話劇(新版)的排練演出。
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還是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的陳耘先生,有感于當時大學生畢業分配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和年輕一代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學院師生和黨組織的支持下,決定創作一部表現年輕人愛情、友誼和走一條什么樣的人生道路的話劇。這部戲在華東六省一市話劇會演上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轟動。一時間,傘國各地的專業話劇院團掀起了一股爭相排演的熱潮,連當時的中央領導都被驚動了。以致于到最后,周總理都參與到了創作中,親自動筆修改劇中重場戲的臺詞,這在共和國的文化發展史上是從未有過的,足見這部話劇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之大。此后,這部話劇還曾經兩次被搬上銀幕,影響、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觀眾,教育、鼓舞了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
那么,在時隔半個多世紀以后的今天,上戲為什么要選擇重排新版《年青的一代》在校慶之際上演呢?為此,該劇制作人張軍道出了個中緣由:“任何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文脈。正像田漢先生為我校譜寫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樣‘接受先輩的遺產,學習國際的優良,傾聽大地的呼聲,投身社會的課堂。而這正是中國話劇自誕生之日起走到今天始終秉持的現實主義傳統。《年青的一代》非常典型地體現出了這一點。即藝術要涉及生活,藝術家要活在當下。而我們紀念校慶,就是要弘揚和傳承上戲文脈,把老一輩上戲人開創的‘上戲精神繼承發展下去。雖然這部話劇誕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難免有些與時代脫節的東西,但作品所確立的核心價值觀,即使放在當今來看,也仍然是具有社會正能量的。”
這部新版話劇的特點在于,通過大屏幕播放當年電影片段、與現場的表演對接,一方面鏈接了兩代上戲人的表演,二來通過這樣的藝術化穿越處理,達到了一種精神與情感的傳遞,頗具看點。
新版《年青的一代》的編劇,是上戲擅長創作主旋律作品的王伯男教授。為了給排練演出打下一個扎實的文學基礎,他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里連改六稿,保證了排練工作按計劃節點如期推進。
而新版話劇的總導演是毛衛寧,導演石俊、王佳健,他們均為上戲的畢業生。毛衛寧導演因為執導長篇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而在2015年度的上海國際電視節上榮獲最佳導演獎。作為四川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本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評委會主席,盡管手頭還有一部電視連續劇正在趕做后期,平日里社會活動及創作事情很多,但他主動推掉其它活動,為參排這部戲創造條件。而石、王兩位導演作為上戲的業務骨干和年青藝術家,既要上課又要帶班。但他們對此次新版話劇的投排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用毛衛寧總導演的話說:“是母校培養了我們。那么,在母校慶賀生日的時候,我們理當獻上一份厚禮!”
除上述主創人員外,上戲還集中了校內外一批專業水準高、社會影響大的專家、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師,組成了精干的舞臺設計、燈光、服化班子。如舞美設計王履瑋教授,是學院舞美系主任;服化總設計徐家華教授曾經擔任過由張藝謀任總導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人物造型總設計;燈光總設計則由我院校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系的蕭麗河擔綱。可以說,為了這臺慶典話劇演出,上戲可謂排出了最佳創作陣容。
當眾多上戲的明星校友聽說母校要排練新版的《年青的一代》,立刻主動請纓,采用電話、電郵、捎話(信)或干脆本人親自上門等各種方式,要求參演這部在學院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價值的經典之作。經過反復征詢全國各地校友的意見,最終,導演組選擇了劉威、尤勇、薩日娜等校友參加演出,并請來楊再葆、曹雷、周諒量等當年多次參加該劇演出的藝術家校友客串,劇組還專門邀請了先后兩次在電影中扮演過主要角色林育生的上影廠著名演員達式常友情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