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煜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李華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大學生創業稅收問題探討
劉嘉煜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李華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畢業生人數的迅速擴大,我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加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加入創業的隊伍當中。但是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影響因素中,稅收因素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稅收可以通過實行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鼓勵創業,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自主創業的大軍中,利用稅收工具來激勵和扶持創業是明智之舉。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創業的現狀以及現有的大學生創業的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最后就提出了稅收政策的完善。
大學生 創業 稅收優惠
2015年10月份,李克強總理在第一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的總決賽上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當代大學生要勇于開拓進取,堅定信念,積極投身于創業活動。為增強學生的創業責任感,激發創業潛力,各大高等學校和從事與教育有關的工作者不僅要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專業技能水平,還要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融入課堂,同時及時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市場需求動態的信息,讓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就對創業和市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加強創業指導,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隨著高校畢業生供給量連年大幅增長,而企業需求崗位數量未見明顯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據統計,2013年畢業生人數為699萬人,2015屆畢業生達到749萬,而今年畢業生會高達765萬人。對比2013年和2016年畢業生人數可以發現,三年來,我國畢業生人數在以迅猛的速度不斷增加。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大勢所趨,但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缺乏社會經驗和相當閱歷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是一條很艱難的路。目前,我國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熱情還僅僅停留在表面,大多數大學生創業只是“紙上談兵”,難以付諸于實踐。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參與創業活動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非常小,甚至連1%都未達到。而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正常情況下該比例一般會達到20~30%,從數據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參與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是我國的20余倍。另外,就目前情況來講,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比率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是難以企及的,國際大學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20%,可在我國就算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廣東省也僅有1%。據調查,我國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資金匱乏,作為剛剛走出校門沒有社會閱歷和經濟實力的大學生來講,能夠依靠家里的經濟來源來創立公司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大部分的大學生可以選擇的是依靠風險投資公司和進行銀行貸款來進行自主創業活動。可大多數的風險投資公司又不愿意把資金投到“規模小、風險大”的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去,而對于銀行提供的貸款,貸款期限和貸款額度都是有限定的,這就使得資金問題成為了在大學創業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因此我國在完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提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以及高等學校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和輔導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法律制度存在的漏洞
中國青年報記者曾采訪過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這名大學生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注冊了一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據說國家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因此他帶著相關材料,向當地稅務機關提出申請,但卻被告知不能核準,原因是財稅[2014]39號通知文件中明確規定優惠對象是滿足“從事個體經營”的條件高等學校的畢業生,所以申請者必須是個體工商戶,公司這種組織形式不適用優惠政策,他的申請才會被駁回。他感到很不解,大學生自主創業不止個體工商戶一種形式,成立公司也是創業的一種,為什么沒有被納入規定?很明顯這個規定是不合理的。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好多大學生雖然知道國家有出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我國并沒有將制定的這些稅收優惠文件進行系統的整合,只是在不同的法律文件中有所體現,查閱起來也不是特別方便,這使得大學生對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的了解不夠透徹,而且目前制定的與稅收優惠有關的政策大多過于寬泛,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有些部門還認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稅收優惠,僅僅是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未從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意愿和實際需要出發,所出臺的與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有關的政策大都偏向于書面理論,實行的優惠政策不切合實際情況,缺乏可執行性,也不能確實解決實際問題,使得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得到應有的優惠。
(二)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優惠較低
我國政府雖然針對大學生創業推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但優惠幅度實在太低,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太小,從優惠時間來看,現行政策針對的是處于畢業年度內的高校畢業生,即畢業當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畢業時間都集中在6月份,也就是說高校畢業生畢業后辦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時間只有半年,半年之后就不能享受優惠政策了。創業是存在高風險的,大部分高校畢業生都不想盲目創業,他們需要一定時間來了解市場、行業狀況,同時也要籌集資金、做好充足的準備,要想享受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高校畢業生們就必須在畢業后半年內做好計劃,可對于剛剛步入社會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來講這一時間段提供的太短了,不利于部分大學生的自主創業。
(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不平衡
據國家統計局《中山市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顯示,該基地大學生除了享受過減免基地租金外,獲得其他支持和幫助的創業者非常少,接受采訪的學生中僅有19.5%享受過稅收優惠政策。近些年積極號召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國家及地方各部門也陸續出臺了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來支持大學生創業,但為什么在實際操作中還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是國家制定的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針對性不強,現行政策與地方經濟特點不能緊密結合,與大學生的創業意愿不相匹配。且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大都為普遍適用的,并沒有讓大學生看到自主創業有什么稅收優惠。同時,雖然國家和地方已經為激勵大學生創業推出了一系列的稅收方面的支持政策,但每個地方政府對政策各方面的理解存在差異。例如重慶市以大型企業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在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上卻只是給予通常的稅收優惠,而作為剛剛起步創業的大學生來講,創立中小企業是最優的選擇,但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卻沒有任何中小企業優于其他形式的企業的表現。其次,稅收優惠的申請過程過于繁瑣,申請時間過長,有可能會影響創業貸款的申請,根據財稅[2010]84號通知文件中的有關規定,高校畢業生離校后,需要拿著畢業證書到創業活動實施地的縣級及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申請領取《就業創業證》才能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最后,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到位,各級政府出臺政策后未進行大力宣傳,由于大學生對于稅收優惠政策理解不透徹,甚至根本不知道有相關優惠,使得在創業過程中錯過了許多優惠,稅務人員也難以把握。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我們“要匯聚世界智慧為我所用”,雖然在促進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制定方面我國經驗尚淺,但我們可以吸取國外先進的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經驗教訓,再結合我國的實際狀況,制定出一套有效且完善的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稅收優惠制度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激勵性。
(一)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擴大稅收優惠范圍
第一,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確可以緩解大學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但不能將制定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只是當作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手段,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不是臨時性的,也不可能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要不斷地完善稅收法律制度,真切地為鼓勵大學生創業、提高大學創業成功率而做努力,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制定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并將政策切實落實。
第二,要擴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稅收優惠范圍。首先,要延長大學生享受自主創業稅收優惠時效性,我國大學生畢業集中在6月份,“畢業年度內”的要求實質上來說只有半年,應充分延長享受稅收優惠的時間;其次,要擴大創立的組織形式的范圍,不要只針對個體工商戶,對于創立公司形式的大學生也要納入享受自主創業稅收優惠的范圍;再次,擴大優惠的稅種范圍,讓創業大學生在經營范圍上有更多選擇。我國現行稅制體系是一個由多種稅種組成的復稅制體系,主要包括:流轉稅制(如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制(如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制(如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財產稅制(如房產稅、契稅)、行為稅(如印花稅、屠宰稅)。作為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國家應該擴大稅收優惠的種類在這五種稅制體系上給予全面稅收支持,給大學生創業者更多的優惠。例如,目前大學生創業者主要為小規模納稅人,涉及的稅種主要是增值稅,而且“營改增”全面實施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有所擴大,可對于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都是普遍適用的,并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針對大學生創業適當制定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這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大學生創業的壓力,增值稅稅收優惠上的擴充也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業的活動當中。最后,通過降低稅率的方式給予稅收優惠,為大學生創業進一步減輕負擔。
(二)因地制宜,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
大學生創業的特定稅收優惠政策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各個地方經濟質量不同,經濟結構也存在差異,重點發展領域也各有側重,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增長緩慢地區,無論是輕工業密集地區還是重工業密集地區,各有其獨有的地域產業優勢,各地政府應切實根據自身的現狀制定好適合區域發展、有利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在加工制造業發展比較集中的地區,對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的重點可以放在增值稅和所得稅上,大學生創業由于資金問題,一般會選擇創立中小型企業,適用小規模納稅人的納稅標準的,在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時,可以從適當提高增值稅的免征額、降低增值稅征收率;適用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可以適度上調退稅比例和擴大即征即退、定期免稅的適用范圍。也可以針對大學生創立的小型微利企業在原來減半征收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的限額30萬元的基礎上適當上調。
(三)加大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
首先,各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會同省政府有關部門、各市州政府應負責加強宣傳,充分利用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引導,加強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回應大學生所關切的問題。同時,各個相關部門也可通過印發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文件匯編宣傳資料,同時在網絡上進行宣傳,使國家及各地區針對大學生創業所制定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被廣泛了解,讓大學生在全面具體地了解政策的前提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創業。其次,高校應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當中,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修課,并將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納入課程進行重點講解,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稅收優惠制度的相關知識加以推廣,讓學生充分了解稅收優惠的適用范圍和應注意的問題,教學生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自主創業。同時學校也可以開設創業實踐模擬課程,將稅收優惠政策的理論應用于實踐,讓大學生在校期間也可以了解創業過程,同時有老師的輔導,也可以讓學生對未來的創業更有信心,也讓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在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中迸發出創業的激情。最后,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支持鼓勵的態度,讓大學生從廣大社會環境中看到創業成功的希望和動力。稅收研究人員也應充分發揮其才能,將冗長繁雜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由繁入簡的闡述,讓大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一些。同時新聞媒體要及時公布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制定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也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宣傳小視頻,增加學生的興趣,當然不只是針對大學生創業制定的,一些普遍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也需要大學生了解。不僅如此,還要利用媒體廣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對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創業實例進行詳細報道,讓大學生更加具體地了解創業過程,也可以讓大學生借鑒創業成功人士利用國家和地方頒布的稅收優惠政策助力創業的成功經驗,利用榜樣效應,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讓大學生激情滿滿地投身于自主創業的大潮。
[1]張紅玲.淺談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稅收優惠[J].時代金融,2015,7(595):123-124.
[2]楊良梅,楊建寶.大學生自主創業稅收激勵制度的探討[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79):123-125.
[3]劉沛君.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探討[J].高校管理.2016,(06).84-90.
[4]叢明,杜登濤.積極實行促進民生改善的稅收政策[J].中國稅務,2014,(3).
[5]李莫言,方敏.促進創業的財稅政策優化研究[J].中國物價,2014,(9).
[6]劉丹.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淺析[J].財會研究,2016,(141).
劉嘉煜(1997.5-),女,學生,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