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偉華許百虹劉世霆張震宇黎月玲
1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廣州 510030
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廣東廣州 510515
3廣州新海醫院,廣東廣州 510300
4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東廣州 510220
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
應用門冬胰島素30的成本-效果系統綜述
賴偉華1許百虹1劉世霆2張震宇3黎月玲4
1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廣州 510030
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廣東廣州 510515
3廣州新海醫院,廣東廣州 510300
4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東廣州 510220
【摘要】目的 系統綜述門冬胰島素30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成本-效果。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中英文數據庫,并手動檢索相關期刊的文獻。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文獻,選擇預混人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作為對照藥物,并選擇常見的強化治療方案進行比較。結果 經過文獻檢索,最終納入14篇文獻,總結了門冬胰島素30對比預混人胰島素、甘精胰島素以及應用于強化治療時的成本-效果。和預混人胰島素相比,3篇文獻通過專業模型長期模擬顯示門冬胰島素30能延長期望壽命,增加質量調整生命年,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或具有成本-效果;3篇文獻直接基于醫院臨床數據,結果發現,相比預混人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效果更好,而在成本方面,無一致性的結論。和甘精胰島素相比,3篇文獻發現,門冬胰島素30能延長期望壽命或提高質量調整生命年,同時節約總直接醫療成本,因此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應用于強化治療時,與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相比,4篇文獻發現各組短期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治療更為經濟;1篇文獻發現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治療效果更好,費用和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與最常用的對照治療方案(預混人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相比,多數研究顯示門冬胰島素30應用是成本節約或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門冬胰島素30;成本-效果;中國糖尿病患者;系統綜述
【中圖分類號】R956;R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5846(2015)10-0011-07
作者簡介:賴偉華(1972-),碩士學歷,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醫院藥學
通信作者:黎月玲(1964-),本科學歷,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合理利用。E-mail:18928900421@189.cn
糖尿病是一種可以治療但不能治愈的終身疾病。2014年中國共有9629萬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為9.3%,高于全球均值的8.3%[1],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糖尿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還會對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根據2010年一項研究,中國目前每年在糖尿病上的總支出約占衛生總費用的13%[2],高于全球均值10.8%[1]。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在達到特定臨床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合理控制醫療費用,選擇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療方案,已成為患者、醫師和政府日益關心的問題。
糖尿病治療和并發癥預防的關鍵是降低血糖,胰島素治療是降低血糖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目前,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兩類胰島素是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30是一種常用的胰島素類似物,其由30%的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和70%的精蛋白結合的門冬胰島素組成,能同時補充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全球大規模的觀察性研究PRESENT、IMPROVE、A1chieve結果均證實門冬胰島素30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8]。在經濟性方面,Valentine等于2008年基于英國、美國、瑞典、沙特阿拉伯、波蘭、南非、韓國和中國等國的研究發現,無論對照藥品是預混人胰島素還是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均具有長期的成本-效果[9]。
近年來,門冬胰島素30和主要對照藥品在中國的價格均發生了變化,對于門冬胰島素30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成本-效果,國內外學者持續開展了相關研究,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綜述對這些研究的主要發現進行梳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對現有關于門冬胰島素30的經濟性評價進行系統綜述,厘清其對中國糖尿病患者成本和效果方面的影響,為臨床醫師和患者在胰島素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同時也為醫保和衛生等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研究設計:即納入標準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分析,也納入包含成本和效果的非經濟性研究。對成本和效果指標不做額外界定,只要文章中同時包括了成本和效果的信息,均進行納入。②研究對象: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③比較方案:根據《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的建議,在做藥物經濟學評價時需要選擇臨床上最常
用的治療方案作為對照藥品[10]。本研究選擇如下3類研究進行綜述:門冬胰島素30對預混人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對甘精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中的比較: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對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④文種:中文、英文。⑤排除沒有同時包含成本和效果的文獻。⑥排除摘要及全文不可及的文獻,排除普通綜述。⑦排除重復發表的文獻,針對同一研究人群發表的多個文獻,只選其中質量最好的或樣本量最大的。
1.2 檢索策略 英文文獻檢索范圍包括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數據庫,以關鍵詞為檢索條件,包括“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BIAsp30”“diabetes mellitus”“cost”“effectiveness”“pharmacoeconomic”“China”。中文文獻檢索范圍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以關鍵詞為檢索條件,包括“門冬胰島素30”“諾和銳30”“糖尿病”“經濟性”“成本”“費用”“藥物經濟學”。中英文均檢索了從建庫至2015年2月的文獻。手動檢索《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0—2015年)、《中華糖尿病雜志》(2000—2015年)。
1.3 文獻質量評價 國際上對于藥物經濟學文獻的質量進行評價的工具主要有3個[11-13],中國學者對其進行了整合和改善[14]。根據本研究目的和納入文獻的特點,選擇孫鑫改良的評價框架[14],從研究設計、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匯報這3個維度,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每個維度包括不同的評價條目,該框架共計25個評價條目。每滿足一個條目記1分,不滿足或不確定記0分,滿分25分。將條目得分相加,即得到每篇文獻的質量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文獻質量越好。
2.1 文獻納入情況及質量分析 經過文獻檢索,最終納入14篇文獻[15-28],其中英文2篇,中文12篇。納入的文獻中,6篇[15-20]的對照藥物是預混人胰島素,3篇[21-23]是甘精胰島素,這9篇文獻的用藥方式均為每日1次或每日2次的胰島素常規治療。5篇[24-28]是關于胰島素的強化治療方案。
關于評價方法,有6篇[15-17,21-23]利用CORE糖尿病模型,對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進行分析。CORE糖尿病模型是一項已發表的、經過驗證和專家評審的、計算機模擬的糖尿病模型,由17個相互獨立的馬爾可夫模型組成,可以分析患者終生的費用、期望壽命和質量調整生命年[29-30]。其余8篇是直接基于臨床研究數據,對不同方案的短期成本-效果進行探討。
關于臨床數據來源,12篇[15-20,22,24-28]基于觀察性研究,2篇[21,23]基于隨機對照試驗。在基于觀察性研究中,3篇[15-17]的臨床數據分別來自糖尿病領域全球最大規模的3次觀察性研究——PRESENT、IMPROVE、A1chieve的中國亞組,這3篇文獻均對預混人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進行了分析;1篇[22]的臨床數據是基于在中國開展的一項觀察性研究,其對甘精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進行評價;其余8篇文獻均是基于單個醫院的數據,對門冬胰島素30的短期經濟性進行研究。在基于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中,1篇[21]基于OnceMix和INITIATE研究,1篇[23]基于Easymix研究,這2篇文獻均對門冬胰島素30和甘精胰島素的成本-效果進行了長期的平行比較。
關于成本的考量,6篇[15-17,21-23]分析門冬胰島素30長期成本-效果的文獻均包括了3部分成本,即降糖治療成本、并發癥治療(包含低血糖)成本、疾病管理成本。余下8篇分析短期成本-效果的文獻中,6篇[19-20,24-25,27-28]僅計算了胰島素成本,1篇[18]包含了胰島素成本和次均住院成本,1篇[26]計算的是住院總醫療費用。
關于文獻質量,有6篇[15-17,21-23]得分超過20分,均為利用CORE糖尿病模型開展的藥物經濟學研究。這6篇研究按照藥物經濟學的邏輯框架和經典范式,對研究設計、成本和效果數據的收集、數據分析方法等進行了詳細匯報,文獻質量較高。其余8篇文獻的得分在10~15之間,其失分點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未明確研究角度、缺乏對成本數據的系統收集和分析、沒有敏感性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參考價值。需要說明的是,該評分是基于藥物經濟學的視角,評分較低并不代表文獻質量較差,僅說明其經濟性結果的嚴謹性和說服力較低。
2.2 門冬胰島素30與預混人胰島素的比較 6篇文獻對門冬胰島素30和預混人胰島素的成本-效果進行了分析(表1)。其中,3篇[15-17]利用CORE糖尿病模型,基于國際多中心的觀察性臨床數據,對預混人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門冬胰島素30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或具有成本-效果的。3篇[18-20]基于醫院數據,分析了兩種胰島素的短期成本-效果,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文獻質量評價中,3篇CORE模型的研究評分均超過了20分,其余3篇文獻的評分相對較低。
2.2.1 CORE糖尿病模型模擬的長期成本-效果 Palmer等[15]基于全球多國家的觀察性PRESENT研究中國亞組和2007年的價格數據,采用CORE糖尿病模型模擬30年的結果發現,由預混人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每日2次),患者的期望壽命提高了0.38年(9.91年對9.53年),質量調整生命年提高了0.91QALYs(6.32QALYs對5.41QALYs)。盡管轉用門冬胰島素30使平均每例患者長期的累積直接降糖治療成本(降糖藥物和自測血糖成本)和疾病管理成本增加19 007元(99 402元對80 395元),但由于并發癥的治療成本減少了17 254元(10 3726元對12 0980元),每例患者的長期總直接醫療成本僅增加了1751元(20 3126元對20 1376元)。在這項研究中,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為1926/QALYs,
以10 000元作為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支付意愿,門冬胰島素30是具有成本-效果的。這是CORE糖尿病模型第一次應用于中國糖尿病患者中。
吳晶和鄭亞明[16]基于觀察性IMPROVE研究中國亞組和2009年的價格數據,采用CORE糖尿病模型模擬30年的結果發現,由預混人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未提及胰島素使用方案),患者的期望壽命增加了0.374年(10.736年對10.362年),質量調整生命年提高了0.654QALYs(7.178 QALYs 對6.524QALYs)。雖然,門冬胰島素30組患者長期的累積降糖治療成本比預混人胰島素組高11 857元(104 188元對92 331元),但是前者的并發癥治療成本比后者低16 342元(102 570元對118 912元),因此,前者的長期累積總直接醫療成本比后者低4485元(206 758元對211 243元)。也就是說,門冬胰島素30與預混人胰島素相比,不僅延長了預期壽命,提高了生命質量,還能降低總直接醫療成本,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12]。
采用類似的方法,Xiao等[17]基于A1chieve研究和2013年的藥品價格發現,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從預混人胰島素轉為門冬胰島素30(未提及胰島素使用方案)后,患者的預期壽命增加0.732年(12.725年對13.457年),質量調整生命年增加1.032 QALYs (8.455 QALYs對9.487 QALYs);成本方面,平均每例患者長期的累積胰島素成本和疾病管理成本分別增加了14 712元(37 617元對52 329元)和1857元(37 964元對39 821元),同時,并發癥治療成本降低了96 198元(200 950元對104 752元),因此長期總直接醫療成本減少79 628元(276 530元對196 902元)。這與吳晶和鄭亞明[16]的研究結果一致,即門冬胰島素30為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
2.2.2 直接基于醫院臨床數據的短期成本-效果 羅蓓和陳昶[18]對門冬胰島素30(每日2次)的經濟性進行研究,成本包括胰島素費用和次均住院費用,效果指標為血糖達標率。結果發現,門冬胰島素30組的治療成本更低,血糖達標率更高,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徐琳[19]研究顯示,門冬胰島素30組(每日2次)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優于預混人胰島素,低血糖發生率更低,生命質量更高,同時,糖尿病患者月均治療費用也更高。由于缺乏標準閾值,未能對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進行判斷。趙惠豐[20]研究顯示,門冬胰島素30組(每日2次)餐后血糖控制更好,低血糖事件發生率更低;但是,兩組患者在糖尿病治療的日均費用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門冬胰島素30與甘精胰島素比較 目前,僅有3篇[21-23]對門冬胰島素30和甘精胰島素的經濟性進行比較分析(表2)。這3篇文獻均是利用CORE糖尿病模型對長期成本-效果進行的評估,結果均顯示門冬胰島素30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同時,這3篇文獻的質量評分均較高。

表1 門冬胰島素30和預混人胰島素的成本-效果分析綜述

表2 門冬胰島素30和甘精胰島素的成本-效果分析綜述
Palmer等[21]利用平行、隨機、對照的OnceMix研究,比較了每日1次門冬胰島素30和甘精胰島素的經濟性;同時,還利用平行、隨機、對照的INITIATE研究,比較了每日2次門冬胰島素30和甘精胰島素的經濟性。研究發現,在每日1次的治療方案下,患者期望壽命增加0.04年(12.37年對12.33年),長期累積直接醫療成本減少59 710元(229 911元對289 621元);在每日2次的治療方案下,患者期望壽命增加0.08年(12.99年對12.91年),長期累積直接醫療成本減少107 349元(30 3142元對410 491元)。上述兩種方案均提高了患者的期望壽命,同時降低了醫療費用,因此門冬胰島素30均為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
李洪超等[22]基于在中國開展的一項觀察性研究,評價了使用甘精胰島素未得到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轉用每日2次門冬胰島素30聯用二甲雙胍的成本-效果。研究發現,甘精胰島素組轉用門冬胰島素30后,患者質量調整生命年增加0.327QALYs (0.35QALYs對0.32QALYs);兩組患者的降糖藥物治療成本(113 202元對74 457元)和并發癥治療成本(131 788元對123 077元)差別較大,疾病管理成本相當(38 247元對39 161元),因此長期累積總直接成本減少46 540元(283 237元對236 696元),綜合成本和效果,門冬胰島素30為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
Xu等[23]利用EasyMix臨床實驗數據和2013年的價格數據,對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每日1次門冬胰島素30或甘精胰島素的長期臨床和經濟結果進行了評價。結果發現,與甘精胰島素組患者相比,門冬胰島素30組患者的期望壽命增加0.09年(13.57年對13.66年),質量調整生命年增加0.08年(9.64QALYs對9.72QALYs),長期累積總直接成本降低46 441元(311 607元對265 166元),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兩組患者的成本差異主要來源于降糖藥物治療成本(163 841元對120 533元)和糖尿病并發癥治療成本(107 707元對104 303元),疾病管理成本差異不大(40 059元對40 330元)。與2010年Palmer等[21]的研究相比,該研究將中國患者的基線風險數據納入模型,更符合了中國臨床實踐。兩項研究均顯示門冬胰島素30是具有經濟優勢的方案。
2.4 門冬胰島素30和基礎-餐時胰島素在強化治療方案中的比較 5篇[24-28]對門冬胰島素30的強化治療方案進行了成本-效果分析(表3)。評估方案均為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對照方案為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5篇文獻均來源于單個醫院的臨床觀察數據,文獻質量評分10~13分。
李炎等[24]對比了3種強化方案: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預混組),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類似物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類似物(類似物組),每日3次餐時人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中效人胰島素(普通組)。結果顯示,三組方案的短期療效和安全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達標日的胰島素治療總費用為預混組109.98元、類似物組195.31元、普通組73.49元,類似物組總費用顯著高于預混組和普通組,后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門冬胰島素30強化治療方案和另外兩種方案相比,效果相當,同時門冬胰島素30組患者的治療費用相對較低。與李焱等[24]研究類似,施慧玲等[25]也對3種胰島素強化方案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3種方案血糖控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管內皮功能也無顯著改善;預混組、類似物組、普通組的胰島素費用分別為98元、142元、112元。研究認為,在效果類似的基礎上,門冬胰島素30更方便和實用。
王曉書和張維明[26]以及許輝等[27]均比較了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和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甘精胰島素這兩種強化治療方案。王曉書和張維明[26]的研究發現,門冬胰島素30組和對照組
患者的住院費用分別為1473元和2428元,兩者低血糖發生率、水腫發生率等短期療效和安全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許輝等[27]研究發現,門冬胰島素30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日均胰島素費用分別為13.29元和21.36元,兩者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兩項研究均顯示,門冬胰島素30的強化方案更為經濟。
張玲玲等[28]比較了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與每日3次餐時人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中效人胰島素的經濟性。研究發現,門冬胰島素30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15%)低于對照組(37%),兩組血糖達標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門冬胰島素30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胰島素費用分別為168元、163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門冬胰島素30組安全性更好,療效和費用相當。

表3 不同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本研究綜述了門冬胰島素30對比預混人胰島素、甘精胰島素以及應用于強化治療時的成本-效果,主要發現:①與預混人胰島素相比,3篇采用CORE糖尿病模型的長期模擬結果顯示,門冬胰島素30能夠延長期望壽命和質量調整生命年,降低由并發癥導致的醫療費用,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或具有成本-效果。直接基于醫院臨床數據的3篇研究均發現,相比預混人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效果更好,而在成本方面,3篇研究結果并不一致。②與甘精胰島素相比,3篇文獻通過CROE模型模擬對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進行探討,結果發現,門冬胰島素30能延長期望壽命或提高質量調整生命年,同時,節約總直接醫療成本,因此是成本節約的優勢方案。③每日3次門冬胰島素30和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相比,4篇文獻發現各組的短期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門冬胰島素30組更為經濟;1篇文獻發現門冬胰島素30組安全性更好,療效、費用和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門冬胰島素30在糖尿病并發癥和低血糖的管
理中體現出其成本-效果優勢。并發癥治療費用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醫療費用來源,胰島素作為有效的降糖藥物,通過有效控制血糖進而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最終帶來并發癥費用的節約。本研究納入的所有預混人胰島素轉用門冬胰島素30成本-效果的研究發現,相比預混人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血糖控制更佳,且低血糖風險小,減少低血糖治療費用,并通過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減少并發癥治療費用。以采用最新藥品價格的研究為例,從預混人胰島素轉為門冬胰島素30治療,并發癥(包括低血糖)費用共減少96 198元,最終使總醫療費用減少79 628元。
與甘精胰島素相比,門冬胰島素30在糖尿病治療中費用的節約主要來自胰島素方面。在納入的3項研究中,門冬胰島素30治療使降糖或胰島素費用節約3.9萬元~10.4萬元。相比于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低血糖發生相當或更優,進一步體現了其經濟學優勢:相比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治療并發癥和低血糖費用相當或更低。納入的文獻結果顯示,與甘精胰島素相比,門冬胰島素30治療使患者長期的并發癥(包括低血糖)費用節約3404~8711元。
本研究基于孫鑫等改良的文獻質量評價標準,對所有納入文獻的質量進行了評分。這個評價框架從研究設計、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匯報3個維度,將藥物經濟學研究的核心理念和要求整理成25個條目,滿分25分。納入的14篇文獻的評分在10~24之間,參差不齊。其中,得分較高的是6篇利用CORE模型的研究,這些研究旨在評價門冬胰島素30的長期成本-效果,其研究設計清晰,對成本和健康效果進行了全面的度量,并對結果進行了敏感性分析和增量分析,因此具有較高的循證醫學證據級別。其余8篇文獻的評分相對較低,對于這些文獻應注意兩點:①這些研究多數本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藥物經濟學研究。但是,由于該領域開展的標準藥物經濟學研究較少,以及這些文獻同時包括了治療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信息,因此將其納入分析,期望這些研究能為探討門冬胰島素30的經濟性提供更多視角和信息。因此,評分較低并不能說明文獻本身質量不好,多是由于這些文獻沒有提供詳細的成本信息,也缺乏敏感性分析。②一些研究的結果顯示,門冬胰島素30在短期的費用更高,效果也更好。但是,由于短期效果指標不是質量調整生命年,而是血糖控制率、低血糖發生率等臨床指標,目前缺乏針對這些效果指標的閾值,即在方法學上暫時不能判斷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文獻結果的說服力。
綜上所述,依據現有文獻,與最常用的對照治療方案(預混人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每日3次餐時胰島素聯合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相比,多數證據顯示門冬胰島素30是成本節約或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tlas sixth edition[EB/OL].2014.Http://www.idf.org/diabetesatlas.[accessed time: 2014-06-16]
[2] Pan C,Shang S,Kirch W,et al.Burden of diabetes in the adult Chinese populatio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projections[J].Int J Gen Med,2010,21(3):173-179.
[3] Khutsoane D,Sharma S K,Almustafa M,et al.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treatment improves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setting: experience from the PRESENT study[J].Diabetes Obes Metab,2008,10(3):212-222.
[4] 楊文英,高妍,劉國良,等.糖尿病患者接受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治療時的臨床基線情況—— IMPROVE研究中國亞組結果[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7(8):I0001-I0004.
[5] 楊文英,李玉秀,陳莉明,等.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在中國人群中的臨床應用—A1chieve觀察性研究結果[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2,4(10):607-612.
[6] 彭永德,陳兵,莊曉明,等.人胰島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改用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的治療結果——A1chieve國際多中心觀察性研究中國亞組結果[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9):740-745.
[7] Home P,Naggarn E,Khamseh M,et al.An observational noninterventional study of people with diabetes beginning or changed to insulin analogue therapy in non-Western countries:the A1chieve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4(3):352-363.
[8] Khamseh ME,Haddad J,Yang W,et al.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n Different Age-Groups:A1chieve Sub-Analysis[J].Diabetes Ther,2013,4(2):347-361.
[9] Valentine WJ,Pollock RF,Plun-Favreau J,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n type 2 diabetes[J].Curr Med Res Opin,2010,26(6):1399-1412.
[10] 《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課題組.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2011版)[D].北京,2011.
[11] Drummond MF.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Programmes[D].Oxford University,1988.
[12] Drummond MF,Efferson TO.Guidelines for authors and peer reviewers of economic submissions to the BMJ[J].Bmj,1996, 313(7052):275-283.
[13] Weinstein MC,Iegel JE,Gold MR,et al.Recommendations of the Panel on Cost-effectiveness in Health and Medicine[J].Jama,1996, 276(15):1253-1258.
[14] 孫鑫,楊煥,王莉,等.中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5,5(11):833-845.
[15] Palmer JL,Gibbs M,Scheijbeler HW,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switching to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in poorly-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China[J].Adv Ther,2008,25(8):752-774.
[16] 吳晶,鄭亞明.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與預混人胰島素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0,45(14): 1116-1120.
[17] Xiao J,Bian X,Zhang Y,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switching to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from human premix insulin in peopl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