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桂芬++沈廣兵
摘 要:我國教育改革事業中,對小學的語文教學提出了要以趣味識字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的培養是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因為,閱讀最基礎的要求就是識字,學生能掌握漢字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就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趣味識字法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趣味識字;教學方法;作業量
漢字是由原始社會的甲骨文演變而來的,由此可以說明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所以,傳統的漢字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學枯燥等問題。但在小學課堂中,識字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要改善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就需要把興趣當作學生的老師,讓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興趣來進行識字學習,才不會讓他們產生抵觸的情緒。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現狀
1.教學方式傳統,教學課堂枯燥
經歷過傳統教育的人們都知道,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乃至大學,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講課時第一件事就是板書,將知識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通過看、抄筆記等方法了解記錄,但是每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學生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就像一臺機器一樣跟著老師的步驟走,根本就沒有產生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在小學中,語文教師注重對每一個漢字的教學過程,但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最后導致學生在學習之后,再見到同一個字時,只是覺得它眼熟而已,并不能夠立刻讀出來。
2.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當老師在教學生識字時,往往只是將課文中的陌生字、詞提出來單獨給學生講解,但是對于整篇課文的內容講解卻是一筆帶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是極其不利的,因為學生僅僅是依靠老師的講解等來學習,根本不會產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對于學的生字也不能夠完全掌握,導致學習的生字缺乏運用最后很快地就被忘記。
3.作業繁重
一般小學生的語文作業都是以抄詞語、段落和課文為主,教師認為通過抄寫的方式能夠加強學生對學習的字詞的記憶,雖然古語有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這只是指將知識點用本子記下來,忘記的時候可以翻閱查看,對于這種大量的抄寫字詞來說,只能夠短暫地增強學生對字詞的記憶力,并不能夠保持長久的記憶。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本身就不夠集中,容易被外界吸引,一旦作業量過多就會導致學生走神,結果完成作業也和課堂中記憶知識一樣都是機械化地完成。
二、解決措施
1.改變教學方法
小學是學生所有基礎的開端,無論是識字還是思維邏輯,都處于一個懵懂的狀態,因此,建立在具體實物上的教學手段更能夠使學生理解知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手段的改變,不能夠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生的興趣放在第一位,通過游戲、實物展示等一系列有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春天》這一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找尋春天的風景圖片以及植物、動物等圖片進行教學,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習,并且將課文中的生詞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度,進而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2.注重課文教學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需要學生去理解其內容和意義,更要學會讀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的真實情感,讓學生自行閱讀理解,然后根據老師的引導將自己所理解的和課文真實的意義相結合,讓他們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情感。
3.減少作業量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要避免大量地抄寫作業,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布置作業,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找與今天學習的課文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將今天學習的課文講給父母聽,第二天再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找到的故事,老師可以通過故事進行課文的延伸并且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力。通過更有趣的家庭作業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的心態,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總之,語文課不管是在哪個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國的基礎課程,如果沒有語文課我們就不會識字,也不能夠閱讀書本等,也無法研究能夠促使國家發展的事物,由此可見,語文課程對于我國來說具有多么重大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中基礎的識字教學則需要引起重視,各所小學應該遵循我國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將識字教學從傳統的方式轉化為趣味識字,并且讓識字融入學校的生活中去,讓學生能夠學得更好,促使教育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韓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