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勝
摘 要: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寓德育于美術教學之中,要把對美好事物的感悟寓于美術教學之中,把對美好事物的聯想和想象寓于美術教學之中。
關鍵詞:美術;有效;策略
美術課程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在中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美術課程,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可見,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高效地達成這一學科教學的教育目標。
一、寓德育于美術教學之中
新課程理念要求,所有學科的教學都要向學生滲透德育,要強化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我認為,就這一教學目標來說,美術學科更是應該首當其沖。比如說,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到大自然里去寫生,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大自然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出來,在繪畫的過程中,他必然要投入自己對這美景的喜歡、眷戀、熱愛之情;可以引領學生去社區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用自己的畫筆把自己所見到的具有“真、善、美”感的事物畫出來,這就是對美好事物、高尚精神的一種弘揚,在這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受到正能量的教育;還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繪畫作業的形式,對他們進行具有積極意義的引導,比如說,讓學生畫一幅“尊老敬老”的圖畫,讓學生畫一幅“愛護公物”的圖畫;讓學生畫一幅“互相幫助”的圖畫;讓學生畫一幅“助人為樂”的圖畫等,這些反映正能量的做法都會讓學生受到積極向上的熏陶和感染。
二、把對美好事物的感悟寓于美術教學之中
語文教學講究的是“讀寫結合”,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應該注重“說畫結合”,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描繪某一幅畫面的時候,引導學生先把對這幅畫面的感悟、認知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讓學生在把自己對所要描繪事物的感情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這個事物的印象,由此再進行描畫的時候,那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比如說,讓學生畫一幅蜜蜂采蜜的畫面,那么,就可以把學生領到養蜂場或者野外有蜜蜂的地方,去觀察蜜蜂采蜜的情景。邊觀察,邊引導學生說出蜜蜂采蜜有哪些情景,怎樣飛出去,怎樣飛回來,飛到哪里去采蜜,怎么采,采回來后放到哪里,大約多長時間飛回一次,看到這種景象以后你內心有怎樣的想法,你對蜜蜂會產生怎樣的感情,用自己的口把這些內容先說出來,然后再用筆去畫,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三、把對美好事物的聯想和想象寓于美術教學之中
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它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哲學家康德也說過:“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功能。”還有一位哲學家黑格爾說:“如果說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是想象。”這么多的科學家都把聯想和想象的作用提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可見聯想和想象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人這樣說:“沒有聯想和想象,就不會有音樂、舞蹈和美術,也根本就不會有藝術的產生。”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培養。比如畫一幅畫面的時候,引導他說出畫面以外的東西,引導他說出畫面可能產生的變化,引導他說出畫面上各種景物、人物的動態,由此提高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