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英
在小學階段,每個學期的語文課都會學習二十到三十多篇課文,這些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精挑細選的優秀文學作品,如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黃山奇石》《日月潭》《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桂林山水》《草原》,描寫人物高大形象的《童年的發現》《金色的魚鉤》《橋》《晏子使楚》《詹天佑》,借物表達情感的《白楊》《落花生》《桃花心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描寫事物特點的說明文《鯨》《松鼠》,啟迪學生思維的《矛和盾的集合》《陶罐和鐵罐》等,這些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寫作范例。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優美語言的熏陶感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感悟和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語感,促進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是閱讀教學中的任務和關鍵目的。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寫、會寫、愛寫,我認為可以通過趣味小練筆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寫作積累,提高寫作能力。
【命名】趣味小練筆
【核心理念】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通過誦讀課文來積累語文知識,而寫便是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在教學當中,讀寫結合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水平,崔巒先生說過:“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各種饒有趣味的小練筆,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是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
課文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到懼怕寫作文,寫作時沒有靈感,缺乏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在教學的摸索中,我覺得趣味小練筆可以解決“不愛寫”和“不會寫”的問題,就是從課文中或課后安排的練習中精選出一個或幾個“訓練點”,在每個訓練點上組織有層次的一系列的讀說寫訓練。趣味小練筆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一)感悟文本,學習積累。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緊扣課文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學習寫作方法,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寫作樂趣。
(二)趣味練筆,學習運用。圍繞閱讀教學的目的要求,以“訓練點”作為切入口,讓學生進行先說后寫的練筆,揣摩并運用表達方法。
(三)交流反饋,形成習慣。學生練筆結束后,爭取及時交流、講評,欣賞優點,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師評價和反饋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自我評價,養成完成自我檢查、自我修改的好習慣。
趣味小練筆的本質就是使閱讀教學落到實處,在文本的對話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掌握語言的規律,習得語言的技巧,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質量,在練筆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圍繞“趣”字去做文章:
切入點一:抓住趣味點去練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喜歡寫,愿意寫,寫得有趣。兒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優美的句、段、篇作為讀寫結合的范本和中介,讓學生通過小練筆的形式,及時運用閱讀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不但能滿足了學生好表現的需要,還能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在六年級的上冊中,第一組的課文都是作者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在學習第3課《草蟲的村落》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小昆蟲,學生興趣極其濃厚,不但說出了喜歡的小昆蟲,還滔滔不絕地說出小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看到學生積極發言的樣子,我抓住了課后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寫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昆蟲,并向大家介紹,學生非常感興趣。第二天我看到了學生寫的內容,不但生動,而且富有情感,借此機會,我將大家的練筆相互在四人小組內互相交流傳閱,大家興致盎然,發言熱烈。看著孩子的笑臉,聽著孩子們興奮的話語,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閱讀增進了學生的寫作,而寫作又增加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才是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
切入點二:抓住知識點去練筆
教材具有很強的人文性,不同年級的教材,教學的要求及教學目標有所側重,讀寫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和練筆,使小練筆更有針對性。如,六年級上冊的第五組教材安排了《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有的人》,這些文章都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的特點和品質。這些文章生動感人,特別是對閏土和魯迅先生的形象刻畫非常生動,細節描寫充分。學習本組課文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為了讓學生能掌握高年級寫人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借助學習這組課文的契機,我特意以學生身邊的人物做文章,讓他們說一說相處六年的同學,由于是自己熟悉的人,學生暢所欲言,素材很多。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根據事情進行練筆,并要求加上外貌、語言和動作的細節描寫,學生都寫得很好,寫出了真情實感,描寫到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關鍵還是在課堂上恰當地安排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借助課文范例滋養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使學生受益。
切入點三:探究性練筆
所謂探究性練筆,就是學生平時不是很注意的素材,需要收集一些資料才能進行寫作練筆的方法。比如,我們的春節、我們的家鄉美食、我的課本、我的衣服等,讓學生通過上網、看書等方式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這種練筆,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五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是《遨游漢字王國》,里面的活動建議就有四項。為了增加趣味性,我設計了一項練筆的內容,就是《說說我的姓與名》,學生非常感興趣,回家上網查閱資料、問家長、看書等,寫出很多生動的小練筆。通過展示,學生對自己的姓氏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紛紛說,原來姓名是有那么多故事的。這次練筆,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淵遠歷史,可以說是寓樂于學,學用結合。
當然,趣味小練筆并不是隨意而為,而是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和閱讀的知識點進行設計,既要“有趣”也要“有效”,要讓學生喜歡寫,愿意寫,言之有情,言之有物。
1.練筆的設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
學生在課文學習和閱讀中獲得很多的感悟和積累,并積蓄著豐富的情感,在這時,我們要適時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把握練筆的時機,讓學生凝結成文字,及時練筆,要把這種情感、感悟沉淀下來,逐步轉化成學生的文學思想。
2.練筆的設計要緊扣課文的留白
在教材中,有的課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言未盡而意猶在,給了學生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地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
3.練筆的設計要注意技能的遷移
運用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會講到以下的知識,如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描寫方法、敘述方法等,對文本中的精彩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進行遷移,讓學生在練筆中模仿訓練,并創設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情境,讓語言運用鮮活起來。
4.練筆的設計要注意經典的重現
語文教材文質兼美,語感鮮明。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外,還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經典進行練筆。
【成效與反思】
趣味小練筆是學校實施海珠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學校重點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后所提倡的一種教學策略,方式比較靈活,可以在課中進行,也可以放在課后進行,它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和成效:一是具有針對性。能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習重點安排讀寫訓練,讓學生邊讀邊寫,一邊鞏固,一邊提高。二是具有趣味性。開展“趣味小練筆”,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從小練筆入手,化難為易,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主觀心理變化,最后達到“我愛寫”到“我會寫”的目標,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三是習慣性。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積累和感悟精彩而豐富的語言材料,讓學生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感悟多種語言體裁和模式,提高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四是科學性,讓學生在閱讀時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寫作時站在閱讀者角度去行文,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接軌,提高語文素養。“為有源頭活水來”,趣味小練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掌握寫作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小中見大,積少成多,孩子在點滴積累中覓到自己的芳草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