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友
摘 要:閱讀能夠讓人變得聰慧,讓人更加深刻地感悟世界。小學閱讀是學生看世界的一種方式,語文教學中需要重視閱讀教學。在新課標下,許多學校都積極展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但是改革中還是遇到了許多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措施
閱讀能力關乎一個人的內涵,缺乏閱讀的人其眼界和素養也不會太高。通過閱讀,我們能夠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感悟人生,也能夠提高自身的修養。從小學開始就狠抓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有益無害,在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閱讀方面的教學存在隨意教學的現象,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閱讀文本的研究,不根據具體文本制定教學目標和內容,課堂中對閱讀知識的涉及如蜻蜓點水,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只剩浮光掠影。
2.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想法,不主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從文章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3.閱讀時間少
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少是普遍現象,加上學校和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閱讀量,不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去自主閱讀。
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途徑
1.制定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一節成功課堂的關鍵。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閱讀文章的特點有效規劃。比如,在《巨人花園》一課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學習生詞、生字,并能夠讓學生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隨后讓學生分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大概意思。最后教師才指導學生分析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2.巧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情景的設置,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獲得知識。比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教師在講臺上放一個裝有少量水的淺口瓶,邊上放著各種不同種類的工具,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如何能夠喝到瓶子中的水。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再引入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多角度去思考解決的方法。
3.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看課外書。課外書的種類繁多復雜,學生自己無法辨別哪些書是適合自己的,哪些書是值得閱讀的,這時候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制訂計劃,規劃閱讀的內容。一本好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大的,尤其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更需要正能量引導。
總而言之,小學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閱讀長久地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雛佳華.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課外閱讀:中旬,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