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力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受重視,這一門課的宗旨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強學習意識,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有基本的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及應用信息的技能,讓學生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助手,進一步適應信息的學習,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
一、在分層教學中讓學生各有所獲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差異性。因為家庭條件限制,有些學生接觸過電腦,有些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存在個體差異。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齊步走,這會造成優等生學不足,而中等生難提高,還有一部分后進生有吃不了的現象,這會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教學質量很難提高。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已有水平、學習態度及潛能上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主要是A層次的優等生,這些學生有了一定的水平;B層的中等生,基礎在一般水平;C層的后進生,他們的電腦知識基本為零。上課時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對他們提出不同的任務和要求,設計出的要求,不同層次完成以后,各有所獲,這種分層教學,學習任務相同,但是又有針對性,既在教學上統一,又做到了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學生各有所獲。
二、巧設任務,在任務驅動中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還努力學習教材,課前認真備課,以某一知識點為主,搜集資料,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設計要明確、合理,做到科學好用,對所傳授的不同知識點蘊含在不同的任務中,把每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化解為小的、易于掌握的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所對應的任務后,進一步掌握了本節所講授的知識。讓學生有任務地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完成各項任務,任務的設計要有簡有繁、有易有難,能夠慢慢地完成所有的任務,以保證教學目標有效地完成,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有成就感,每名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感受到到成功的喜悅。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社會,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的機遇,也是一項挑戰,在培養模式上還要有更高的要求。在目標的培養上,還要注重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運用的能力;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后,每位受教育者還要學會自我獲取知識及更新知識的能力;注重方法的培養上,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終身教育,實現全民教育。
參考文獻:
黃黎萍.信息技術教學探微[J].吉林教育,2012(3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