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利
摘 要: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71-01
一、由傳統的教師向研究性教師轉變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于“反思”,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由此可見,現階段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勢在必行的。
二、強化師生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這一話題在近十年的課改中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是因為其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合作者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教學內容。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參與課堂實踐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的思維才會跟著教師的指引前行。同時只有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才能夠很好地掌握學生的發展水平,然后根據學生現有的學業水平,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而做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另外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通過師生互動形成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認知,是學生可定老師、認同老師的一個重要載體。只要學生能和教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那么師生之間在課堂上就會形成知識認知的共鳴,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人體骨骼中伸肘和屈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不急于講解內容,而是先讓學生觀察人體模型,然后出示掛圖和學生一起分析在分析產生共鳴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做伸肘和屈肘運動。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在進行實踐和感受,這樣形成的知識認知就會比教師一味地講解要可靠的多。
三、注重情趣教學,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人是一個感性動物,其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的感情。一個人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很容易解決一些問題,同時也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反之則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師就要時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動態,適時地引導和調節學生的情感狀態讓其達到興奮狀態,充分利用比較正面的情緒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生物學的很多內容與我們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這一點,在教學中找一些很接地氣的諺語或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在講授遺傳和變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辯證。在辯證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接受生物學中有關遺傳和變異這部分內容,并且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因此在課堂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對學生接受和掌握新的教學內容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四、提升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和個性化魅力
作為一名教師當我們走進教室的同時,我們也同時走進了學生的事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注視和觀察之中,學生會通過對教師的觀察、接觸和了解的過程中,對各科任課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比較,因此教師能不能有一個健康自信的教學狀態和形象,對我們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國著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曾經說過:“學生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并儲存,然后知道行動。”這段話很形象地說出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事項一下,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個性魅力,就會很難的到學生的認同。而要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個性魅力,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處于不斷的學習狀態中,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知識能力去征得學生的認同,同時讓自己的個性魅力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喜歡教師的課堂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