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理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應用
劉 理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調查訪問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1)對《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非常必要及時。(2)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運用嚴重缺乏。(3)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應用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教師不能炫技,教學進度不能太快,練習強度不能太大;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練習,避免引起瑜伽流行病;教師應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科學地進行瑜伽學習和鍛煉;教師要科學安排適合大學生身心特點和易于掌握的瑜伽動作。
運動人體科學;高校;瑜伽;教學
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科學健身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孫茹、鄒曉峰在《“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方法概論”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論文中指出,“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方法概論” 課程主要應用自然科學手段研究運動機體變化的規律,研究防治運動性機體損傷與機能失衡的方法,是體育碩士研究生和運動人體科學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并從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手段創新和考核方式改進等方面對課程建設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和探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民健身的時代背景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鍛煉意識的增強,以及對瑜伽健身的逐步了解和認識,越來的越多的人們選擇瑜伽運動來鍛煉身體、調節身心。大學生也是喜歡瑜伽鍛煉的重要群體,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瑜伽公共體育課,來滿足學生瑜伽學習
鍛煉的愿望和要求。通過中國知網,以“高校瑜伽”為主題進行檢索,共搜索到599篇發表的論文,研究涉及的領域眾多,但以《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應用》為題進行研究還未見發表,因此選擇這個題目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科學教學發展對策進行研究,為進一步提高瑜伽教學質量,使學生科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供借鑒和參考。
2.1 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得知,國內更多的是從高校瑜伽教學現狀、提高瑜伽教學質量、改進瑜伽教學方法手段、瑜伽教學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多或少涉及到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知識,比較有代表性的已發表論文包括余傳詩的《長株潭普通高校瑜伽選修課程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張鑫的《山東省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與對策分析》、郭磊的《高校瑜伽教學的現狀及優化策略》、魏志英的《湖南省普通高校瑜伽教學的現狀調查》、李鳳群的《珠三角地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瑜伽教學現狀與對策》、梁麗郁的《重慶市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的現狀及研究》、姚春華等的《長春市普通高校瑜伽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等等。系統中對“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應用”方面的研究還未見發表。
2.2 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運用嚴重缺乏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調查訪問得知,高校瑜伽課教學優勢方面主要體現在:高校瑜伽課已經蓬勃發展;學校重視,教學文件基本齊備,教師教學積極高,學生有較好的練習熱情等方面。但也發現高校瑜伽課教學開展的不足,重點體現在:(1)實踐教學多,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知識過少;(2)教師缺少結合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進行瑜伽教學;(3)重視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糾正—學生再練習提高的教學方法,教師缺少在教學中運動人體科學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使學生一味模仿高難動作,不能科學健身鍛煉,造成疲勞,甚至運動損傷;(4)學生缺乏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實踐知識,不能正確或忽略使用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來指導瑜伽正確學習和鍛煉。
3.1 教師不能炫技,教學進度不能太快,練習強度不能太大
高校瑜伽課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瑜伽練習,增強大學生體質,增進大學生健康,減輕學習壓力,調節身心。但有很多大學生不清楚進行瑜伽學習的真正目的,由于對瑜伽好奇,容易盲目崇拜模仿。如果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不以講解示范為目的,不向學生傳授瑜伽練習中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不顧學生身體實際情況,故弄炫技,那么青年學生就會違背自己的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以及練習基礎,跟著教師模仿高難度動作。如果瑜伽教學動作扭轉幅度特別大,教師又一味強調瑜伽教學的難度,不循序漸進教學,加上學生自身的柔韌性不足,卻強撐著盲目地崇拜模仿練習,很容易受傷,也不利于學生科學地進行瑜伽學習和鍛煉。
3.2 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練習,避免引起瑜伽流行病
大學生由于長時間學習和看電腦、手機,缺少運動,容易造成肥胖或頸部、腰部等部位經常不適酸痛。大學生往往只聽說瑜伽能夠減肥、塑形,還能減緩頸部和腰部等部位疲勞,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大學生為了達到最好的體育保健和康復效果,往往急于求成,不根據自身的解剖生理結構實際,總是盡力模仿教師的每個高難度動作,大幅度伸拉頸部、腰腹部等部位。由于瑜伽練習姿勢長期不正確,一定時間后,容易引起和形成瑜伽流行病。根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傷害危險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練習瑜伽的人有1/4都曾經受傷。部分長期練瑜伽的人,由于姿勢不正確或用力過猛,出現了椎間盤退化、磨損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有30多歲的練習者的脊柱已提前老化到60歲的狀態。而隨著瑜伽熱持續升溫,那些因不當練習而導致韌帶拉傷、軟骨撕裂、關節炎、椎間盤磨損、脊椎變形等“瑜伽病”在我國也逐漸躋身“流行病”的行列。
3.3 教師應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科學地進行瑜伽學習和鍛煉
大學生已成年或接近成年,他們的韌帶和骨骼結構都已經逐漸發育成熟,已經基本形成自身解剖生理結構的“定勢”,人體如果再去長時間練習一些接近或超過自身解剖生理承受能力的大幅度的柔軟瑜伽動作,導致關節部位特別是脊柱關節等部位過度活動,超過了人體韌帶和骨骼正常屈伸范圍,改變了自身解剖生理結構的“定勢”,往往就會造成所謂的反關節運動損傷。大學生學習、練習瑜伽時,有些人也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身心不適,認為是正常的運動性疲勞,實際上這些身心不適往往是由于錯誤的身體姿勢改變或大強度練習造成的,是很難通過正常生理休息和超量恢復來恢復健康的。
3.4 教師要科學安排適合大學生身心特點和易于掌握的瑜伽動作
瑜伽主要是通過修身養性、身心調節來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如果將這種古老的瑜伽修身術作為一種競技體育項目來練習,而不加以現代科學的健身編排和闡述,不學習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康復保健等運動人體科學知識,一味按照古老的鍛煉模式去練習是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的。因為古老瑜伽健身術強調很多動作過度扭轉和過度柔軟,動作幅度過大,是經過專門修煉的人才能完成和承受的,沒經過專門訓練的大學生一般是完成不了的。因此,高校教師應將古老的傳統瑜伽進行科學的編排,并把握好每一個瑜伽教學動作的安全度,以起到適合大學生身心特點、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綜合效果。瑜伽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傳統瑜伽的種種派別枷鎖,在教學中應將瑜伽作為面向大學生的一種健身項目和健身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等壓力下得到身心放松,增進身心健康。
高校瑜伽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每一個瑜伽體式的人體解剖特征講出來,體現出肌肉拉伸、骨骼承受力度等內容。教會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身體結構不適合什么體式,讓學生知道人體的解剖生理結構各不相同,練瑜伽一定要留有余地,在保持舒適感受的同時追求符合自己解剖生理特點的動作幅度,而不是盲目地單純崇拜模仿教師。如果教師不講明這一點,一些對自己身體毫無了解的學生就會以為動作越接近教師就越好,而這是完全錯誤的。瑜伽固然是好的,但不要神化瑜伽。什么運動都要科學健身,否則都有可能傷身。練習瑜伽一定要把握好心態,不要把它當做自己的救星,而是當成和拉丁、太極等一樣的健身方式。要讓學生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和身體結構,不能因為模仿老師而忽略自己的身體感受。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瑜伽教學質量,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 1 ]孫茹;鄒曉峰.“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方法概論”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 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12).
[ 2 ]余傳詩.長株潭普通高校瑜伽選修課程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D ].吉首:吉首大學,2012.
[ 3 ]張鑫.山東省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D ].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 4 ]郭磊.高校瑜伽教學的現狀及優化策略[ J ].中國職工教育,2014(22).
G807.4
A
1674-151X(2016)10-06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34
投稿日期:2016-09-07
劉理(1996—),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瑜伽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