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剛雙遼市柳條鄉中學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初中語文教學觀念
吳永剛
雙遼市柳條鄉中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促進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而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主,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文章圍繞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和建立課堂評價體系進行闡述,以期探求在新課程背景下轉變初中語文教學觀念的策略,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觀念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高、基礎性強的學科。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的日后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進行探討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創新教學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教學根本,承擔起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教育任務。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1]。在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以“教”為主,大都進行“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本知識。而且,“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交流減少,有的甚至整個課堂教學都沒有師生的互動,使原本應富有趣味的語文知識顯得沉悶而枯燥,導致學生失去進行語文學習的興趣,且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擁有愉悅、活躍學習氛圍,適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處理教材內容與教學大綱的方式,靈活設計課程,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積極融入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地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態,并根據這些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完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時,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挖掘其學習潛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因此,教師在挖掘學生潛能時,要正視其不足之處,辯證的看待,順應其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對待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應予以重視,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創造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新型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但課堂的真正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思考,并給予適時、適量幫助,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2]。首先,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以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與熱情。其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質疑機會,對于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以表揚為主,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多傾聽學生意見,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最后,教師要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其多動手解決問題,使其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得到發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海燕》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在多媒體熒幕上,播放海燕在風雨中搏擊的圖片或視頻,并同步播放課文朗讀音頻。在廣闊的大海上,烏云密布,海浪翻飛,海燕毫不畏懼,依舊勇敢的在烏云中穿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進而投入更多的學習精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預習作業,讓學生自己或與同桌合作搜集、整理找出有關答案:《海燕》的創作背景是什么?這篇文章運用了什么寫作技巧?“大海”、“烏云”、“狂風”和“海燕”這些形象分別象征了什么?文章表達了什么主題思想等等。通過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館資源搜集、整理資料找出問題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維能隨問題的引導更深入的進行課文學習。教師設計問題時,要以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基礎水平,設置出難度適中的提問,避免出現問題過難或過易的局面。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其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整理內容和深入分析文章內容得出問題的答案,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3]。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教師要適時給予幫助,給出一定提示,引導其回到正確的思路中;對于答案比較片面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予以補充,使答案更為完整。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自愿為原則分成若干小組,并根據小組的特點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探究,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有益。學生在小組中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于小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例如,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下問題,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進行合作探究,尋求答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以什么順序進行敘述?文章開頭介紹了什么?為什么要詳寫百草園的部分景物?“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有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等等。學生通過進行小組合作探求問題答案,就會明白,作者是按時空變換為順序進行敘述的,文章開頭就介紹了百草園所處的位置、來歷和歸屬,詳寫部分與中心思想有關的景物,將自由有趣的百草園與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進行對比,表現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當然,教師要明確,文章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答案并非唯一的,思考方式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不一樣,教師應求同存異,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理解,得出言之有理的結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果除了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之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各學科都極為重視課堂教學反思,而進行教學反思的依據主要是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在進行課堂評價體系設定時,教師要以“科學化”、“民主化”為設定原則,不僅要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相關軟件科學評測評價體系,而且應讓學生與家長也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以保證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在得到課堂評價體系的相關參數時,教師要以成長檔案的形式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保存下來,并對這些有關參數進行分析、研究,主動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課堂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不斷保持、鞏固自身的教學優勢,分析不足之處并找出解決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例如,教師講解完《老王》這篇課文后,要建立相關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將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獲得的收獲、仍存在的疑惑和對本課學習的反思寫在成長檔案中,便于日后提升自身學習水平。教師可通過提問一下問題幫助學生理順文章思路,加深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掌握:《老王》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作者通過描寫哪些片段刻畫老王這個人物形象?文章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如果學生能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基本也就完成了。在學生掌握這篇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能將你的收獲與同學一起分享嗎等等。通過讓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自我反思,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這些參考數據不斷反思自身教學方式,不斷加以改進、完善,從而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初中語文教師要抓住機遇,努力迎接挑戰,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實施“提問式”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利用課堂評價體系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能,提升自身語文教學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石蘇芳.初中語文教學中理念與方式的轉變[J].學周刊, 2014,08:108.
[2]劉家紅.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40.
[3]羅萬忠.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