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朵 (樂清市龍花細紋刻紙研究所 325600)
談樂清細紋刻紙的所感所悟
張曉朵 (樂清市龍花細紋刻紙研究所 325600)
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悠久的歷史、驚人的技巧,剪紙作品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出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民間藝術,樂清細紋刻紙是剪紙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剪紙藝術。
樂清細紋刻紙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剪紙,細紋刻紙具有纖細優美、布局嚴謹,刀法細膩的特色。最細的能在一厘米之內紙上刻12刀,出現11條細線,每刀相隔僅半毫米,細如發絲,這種細紋刻紙被稱為剪紙的微雕藝術。
小時候我就開始接觸了細紋刻紙,搞細紋刻紙成為我業余時間的必做功課,并逐漸迷上了它,幾乎每天都樂此不疲。通過刻紙,練就了自己的耐心、細心、靜心,培養了興趣,同時還能放松身心,忘卻許多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順心事。雖然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漫長的時間,但從沒厭倦過、放棄過。如細紋刻紙《清明上河圖》,長260厘米,寬30厘米,從構思到開始實踐,用時一年的時間,這幅由書法、圖案、細紋三者結合,具有獨特、創新風格,榮獲第七屆中國(東陽)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那種喜悅、成就感,不言而喻了。緊接著開始創作《蘭亭序》,長118厘米,寬48厘米。這幅作品三百二十五個字,每個字幾乎都有連筆,稍不小心就會把連筆刻斷,那么整個字就會掉出來了。此外,《蘭亭序》上有56枚印章難度更大,印章的線條只有半毫米,這幅作品僅用四個月完成,這幅作品榮獲第三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后來陸續創作出許多作品并都獲獎。畫畫、寫書法、經商都是我的業余愛好,發現刻紙最能給人帶來愉悅。為了傳承樂清細紋刻紙,為了豐富學生們的業余生活,把樂清細紋刻紙引進校園。學習細紋刻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粗刻、中刻直至精細,這一系列都需要極度有耐心、細心、恒心。學生剛接觸時,有點心浮氣躁,經常刻斷,但沒覺得哪個學生灰心過,幾次接觸下來,學生們漸漸對刻紙產生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完成第一幅作品后,興趣度更加提高了,因為刻紙給他們帶來了成就感。每次完成一幅作品,學生都會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學生經常跟我說:自從學了細紋刻紙后,寫作業細心多了,準確率也提高了,考試也有自信了,懶散習慣也消失了。還有一位學生說:刻紙是快樂的事情,也是一種艱苦的勞動;但能磨煉我的意志,鍛煉我的細心,刻紙促使我耐心、細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通過刻紙學習,我更自信了。這些學生說出了在學刻紙的學員的心聲。
經過近幾年地創作實踐和傳承活動中總結以下幾點所感所悟:
1.培養創新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刻紙是一種特殊的造型藝術,初學刻紙者先是粗刻,也能容易刻出作品來,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十分精彩時,心情非常地高興,欣賞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2.培養觀察能力。在刻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們學習生活、豐富閱歷,增長知識的過程。同樣也培養學生做有心人,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3.培養耐心、細心、自信心、恒心的良好習慣。刻紙活動是學生意志錘煉的過程,蘊含了從無形到有形的積極心理體驗。要完成一幅作品,必須耐下心來,安安靜靜坐下來,小心謹慎的一刀一刀的刻才行。這種良好的習慣還能遷移到其他學習中,成為學生的一種良好品質。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對藝術的鑒賞能力。俗話說“心靈手巧”,刻紙是一種動手活動過程,可以提高學生手的機能,鍛煉學生手腦的協調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同時,在剪紙欣賞與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繪畫能力和構圖能力以及對藝術的欣賞能力。
總之,通過進行刻紙活動,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制作,耐心細致,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及體驗成功感受,樹立自信心,也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刻紙是一種享受,能修身養性。心浮氣躁的人學了刻紙成了心平氣和的人;經常做事半途而廢的人學了刻紙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人;平時磨磨蹭蹭、懶散的人學了刻紙成了認認真真、勤奮的人。這是我的親身體驗,近幾年來對細紋刻紙的所感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