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寧 (武漢音樂學院音教學院 430000)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李曉寧 (武漢音樂學院音教學院 430000)
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世界各國的教育行業帶來了生機,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到一起是我們需探究的問題。本文從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課程教學模式的理論支柱、構建、評價標準等方面入手,闡述如何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教學,從而創設出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使引入了信息技術以后的鋼琴課發生有效的變革。
信息技術;鋼琴課程;教學模式
本文為武漢音樂學院2014年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音樂教育過程中聯動心理學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K2014G19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現代社會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將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以生為本,以師為先的教育理念提醒我們,倡導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項重大的任務,朝著這個方向探索下去,也是不可逆向行駛的新潮流。
所謂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課程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鋼琴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營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
建構主義認為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1.信息化的學習環境
要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課的學習環境,應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硬件環境.,在上課的琴房中備有能上網的計算機、打印機、播放設備、錄音設備等。二是軟件環境,鑒于鋼琴課程的特殊性,一些專業軟件也是信息技術化鋼琴課程所必備的,例如MIDI、Sibelius(制譜軟件)、音頻播放器(如foobar2000)、錄音軟件(如Adobe Audition)、音頻處理軟件等。
2.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課程教學模式的內容及優勢
(1)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要素。例如,學習“勃拉姆斯改編‘亨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時,對于音樂形象的把握為例,可利用美國迪士尼動畫片《貓和老鼠》,教師可將部分動漫畫視頻內容編輯后播放給學生觀看,引導學生結合視頻與作品相聯系,利用 錄音設備將學生的演奏錄下來,同時編輯至畫面播放。從播放音樂的原形入手,錄制學生的彈奏,用信息技術編輯動畫對音樂進行匹配,加強了趣味性,拓展了音樂想象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達到“二度”再創造的結果。
(2)直觀形象,突破學習難點
在多聲部作品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的《賦格》作品時,用作曲大師等軟件將譜例拆分變化,將每個聲部的主題旋律都單獨呈現出來,與原譜相對應,給學生以直觀感受。演奏單個聲部,并錄音將兩各聲部互相組合使學生清晰地從聽覺上建立起復調立體感覺。
鋼琴演奏中存在技術與音樂的種種問題,通過機械的物體與電子儀器事先來得出一種標準結果,用數字化的表現結果,對事實進行佐證。如將頻譜儀與計算機相連接,將麥克風獲得的模擬信號可形成的不同形式的波狀圖像,不同的音高、音值、音色、音量都可通過頻譜圖反應出來。如對貝多芬奏鳴曲《暴風雨》其中一段的演奏:
通過上圖演奏顯示出的波震頻率,直觀的視覺效果讓學生捕捉到聽覺所忽視的問題,從而發掘其聽覺思維,對演奏方法實施有效調整。
(3)形式多樣,拓展教學模式
由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絡結合而衍生出來的現代遠程教學,同樣可以運用于社會普及化鋼琴教學中。還可利用數據資料,收集整理世界鋼琴大師的演奏,進行播放,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進行觀摩學習,使原本單一的鋼琴課,變為一種綜合課堂,讓學生能切身體會到信息化較全面的鋼琴課程。
信息化教學評價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和多元智能的人才觀的指導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是個體在外界支持下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觀和多元智能認為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總體來說,信息化教學評價活動堅持著這樣的宗旨: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建構個體的發展,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的實現其自身價值。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應用量規評價可以有效降低評價的主觀隨意性,不但可以教師評,而且可以讓學生自評或者同伴互評。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鋼琴教學應事先公布明確的量規,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導向作用,更可以通過量規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明確學習目的。績效評價是多元評價模式中的一種。它是教師以教學目標與評價準則為整體支撐架構的,讓學生通過應用知識與技能等高層次的思考歷程,建構、保留、認識中獲得深度認知、情感與技能發展的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環境下新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鋼琴的教學過程中,從而創設出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1]陳祖馨.《鋼琴教學新思路》.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2]孫明珠,童道錦.《鋼琴藝術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樊禾心.《鋼琴教學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教育信息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