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軍
摘 要:班級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得好,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而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聯(lián)系各科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的紐帶,這就要求班主任要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發(fā)展趨勢,充分發(fā)揮好管理者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因此,本文對提高教育管理中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51-01
班級是學校的基層單位,一個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校風校貌,還關系到能否充分調(diào)動班級學生的思想積極性,發(fā)揮聰明才智,挖掘內(nèi)在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成長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各類人才。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依靠作為班級領導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做出長期的努力和實踐,通過切實有效的班級管理,才能為社會孕育出合格人才。
一、誠實守信,以心換心
在師生交往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教師會最先得到學生的尊重。雖然誠信看不見,摸不著,但相處久了,自然會在學生心中形成標準,留下印象。平日里,有的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總喜歡居高臨下面對學生,覺得這樣自己就顯得高高在上,有威信,殊不知這樣的態(tài)度最易讓學生反感,他們會從心底產(chǎn)生抵觸情緒,覺得教師不尊重他們,沒有把他們的想法、行為當作一回事,久而久之,會慢慢疏遠教師,走向極端。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在各地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惡果,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班主任工作不到位所致。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加之繁重的學習壓力,很容易走向極端,甚至干一些成年人無法預料的事情。所以,在班級管理中,只有熱情誠懇,處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把學生當作朋友,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得他們喜歡和教師相處。
二、尊重學生人格,要有寬容之心
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可見,對學生的最高獎勵莫過于對他們的尊重、肯定和信任。初中時期也是最易發(fā)生情感波動的時期,很多學生易產(chǎn)生叛逆心理,而且自尊心很強,此時教師如果不能妥善地處理師生關系,不尊重學生就很容易使學生受到心理上的傷害,很可能導致其失去自信心、自尊心。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是化解矛盾的一副良藥,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更好地以博大的胸懷對待學生,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給學生,讓學生消除顧慮,解除因犯錯誤、挨批評而形成的心理壓力,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有的學生犯錯后往往情緒激動,甚至認為錯不在自己,這個時候如果教師急于批評,態(tài)度強硬,就會使事情更加嚴重,不如等學生冷靜后再進行疏導教育,這個時候?qū)W生就比較能聽進去了,也避免了當眾指責帶給學生難堪,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使師生產(chǎn)生隔閡。這樣效果會更好,也能使學生切實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主動改正。
三、公平公正,不偏不袒
對待學生,必須平等而又民主地對待學生,班主任對全班同學都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不能有優(yōu)差之別、貧富之別、親疏之別;更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有的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殘疾。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jié)論。平等地對待學生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競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尊重每個學生的進步。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尤其是一些后進生,一般來說,后進生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同時又有較強的自尊心,對老師的當面批評或指責,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所以,當老師初次與差生談心時,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則,會使師生關系陷入僵局。因此,對差生教育時,必須堅持平等原則,使他們時時感到老師可親、老師可敬。從而縮短師生心理差距,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學時班主任要盡量給所有的學生同樣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感覺到教師是公平的。在課堂提問時,也盡量多提問后進生,并鼓勵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遇到班級搞活動,更是少不了他們出主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班級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人人都有主人翁的姿態(tài)。
四、建立家校聯(lián)系制度,定期家訪
建立家校互相訪問制度,班主任與家長應經(jīng)常保持電話或信件聯(lián)系,隨時反映學生動態(tài),共同教育學生成人成才。舉行家長會,主要是向家長匯報學校或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今后工作計劃,向家長提出教育上的要求,聽取家長意見,表揚優(yōu)秀學生,請家長介紹教育子女的經(jīng)驗,雙方互相交換教育意見,等等。還可以設立家長開放日: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到兩次家長開放日,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到校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狀況,學校的管理狀況。另外,家庭訪問是最直觀、最有效的聯(lián)系方法,它不會過時,永遠不能為電話聯(lián)系所取代。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班主任應該家訪,深入各個家庭去了解學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配合家長去促進學生的成才。教師與學生家長談話,應包括學生的各方面,諸如平時生活、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理情況等,這樣才能使雙方更準確地了解孩子,增強有的放矢的教育效能。在日常學習中,不要把訪問的面局限于那些表現(xiàn)差的學生,否則會在學生和家長中造成一種錯覺:班主任來訪問了,出問題了。家訪的談話要以肯定成績?yōu)橹鳎谶@前提下指出不足之處。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還要虛心聽取家長對學校班級的意見,以便隨時改進工作。
總之,班級的管理需要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做好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人才,樹立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與學生共同建立這一個全新的家。
參考文獻:
[1] 張云生.論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shù)[J].職業(yè)與教育,2009(1).
[2] 陳宏寶.淺談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學課程輔導,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