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榮 李春梅
(聊城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山東 聊城 252035)
?
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高血壓腎損傷的相關性
陳明榮李春梅1
(聊城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山東聊城252035)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腎損傷的相關性。方法老年高血壓合并腎損傷患者45例為觀察組;另納入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結果觀察組腎動脈阻力指數(RRI)值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血清白細胞介素(IL)-10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相關性分析發現,觀察組血清IL-10水平與UAER呈現顯著負相關(r=-0.568;P=0.005);血清TNF-α水平與UAER呈現顯著正相關(r=0.411;P<0.001)。結論血清炎癥因子與高血壓腎損傷程度具有一定相關性,可一定程度反映腎損傷程度。
關鍵詞〔〕高血壓;腎損傷;炎癥因子
1山東省立醫院保健心內科
第一作者:陳明榮(1979-),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目前高血壓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認為與遺傳、環境及生活飲食方式相關〔1,2〕。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中可伴有全身性低水平炎癥反應,包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3〕。高血壓的疾病進展與全身性炎癥因子調控失衡相關。高血壓如不積極治療,可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其中包括高血壓性腎損傷〔4〕,這可能與升高的促炎因子對血管功能的有害刺激有關。高血壓腎病晚期可導致腎血管不可逆損傷,甚至引起腎衰竭。本文嘗試分析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腎損傷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老年高血壓合并腎損傷患者45例為觀察組;尿蛋白排泄率(UAER)均>20 μg/min(<200 μg/min);無合并糖尿病等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無嚴重肝功能障礙;臨床資料完整。另納入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性別比例、年齡、體質指數(BMI)、吸煙及飲酒史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壓(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1.2檢測方法腎動脈阻力指數(RRI)的檢測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計算公式為:(最大收縮速度-最小舒張速度)/最大收縮速度。UAER的測定方法為:留取24 h尿標本,測量總量后取5 ml采用放射免疫測定法檢測白蛋白,計算出UAER。TNF-α及IL-10的檢測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s)
1.3觀察指標腎功能包括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RRI及UAER;血液學指標包括血糖、C-反應蛋白(CRP)、TNF-α、IL-10、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分析血清炎癥因子與UAER的相關性。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
2結果
2.1兩組腎功能的比較兩組Cr及BUN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RRI值、UAER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的比較±s)
2.2兩組血液學指標的比較兩組血糖、TC、TG及CR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TNF-α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血清IL-10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學指標的比較±s)
2.3血清炎癥因子與UAER的相關性分析觀察組血清IL-10水平與UAER呈現顯著負相關(r=-0.568;P=0.005);血清TNF-α水平與UAER呈現顯著正相關(r=0.411;P<0.001)。
3討論
高血壓進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包括心、腎、腦及外周血管等多個靶器官的損害,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高血壓腎病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5〕。高血壓可引起腎小球內血管壓力增大,蛋白漏出;而漏出的蛋白可破壞腎臟濾網系統,加重蛋白漏出,形成惡性循環〔6〕。病變呈現進行性發展,直至腎功能不可逆損害。從高血壓發展至高血壓腎病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提示該病的進展過程較為緩慢〔7〕。多數高血壓患者經積極血壓控制不至發展為高血壓腎病〔8〕。而一旦出現腎功能損害,則難以治療〔9〕。因而高血壓腎病重在預防。循環內升高的炎癥因子可能會誘發或加重外周器官的損害。
研究發現,伴有腎損傷的高血壓患者,除RRI及UAER升高外,還伴有血清TNF-α升高。TNF-α是一種非特異性的促炎因子,可直接損傷包括血管內皮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其可能參與高血壓腎病血管病變的發展〔10〕。IL-10是一種抗炎因子,其在高血壓腎損傷患者中低表達,提示患者出現了炎癥因子調節失衡。本文提示血清炎癥因子調節失衡與高血壓腎損傷程度呈現一定相關性。TNF-α及IL-10的檢測方便、無創,其可重復測量用以監測疾病發展。
參考文獻4
1高瀅賢.高血壓腎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臨床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0):100-1.
2Wong ND,Franklin SS.Basic science: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J〕.J Am Soc Hypertens,2014;8(10):760-3.
3White WB,Turner JR,Sica DA,etal.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and resistant hypertension:proceedings from a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teractive forum held in bethesda〔J〕.J Am Soc Hypertens,2014;8(10):743-57.
4Campese VM.Pathophysiology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Semin Nephrol,2014;34(5):571-6.
5Boyle SM,Berns JS.Erythropoietin and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CKD〔J〕.Semin Nephrol,2014;34(5):540-9.
6Oliva RV,Bakris GL.Sympathetic activation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theory and therapy〔J〕.Semin Nephrol,2014;34(5):550-9.
7Townsend RR.Pathogenesis of drug-resistant hypertension〔J〕.Semin Nephrol,2014;34(5):506-13.
8Mennuni S,Rubattu S,Pierelli G,etal.Hypertension and kidneys:unraveling complex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hypertensive renal damage〔J〕.J Hum Hypertens,2014;28(2):74-9.
9馬全中,郭志勇.高血壓腎病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3):32-3.
10Agarwal R.Introduction:resistant hypertension〔J〕.Semin Nephrol,2014;34(5):481-2.
〔2014-08-18修回〕
(編輯苑云杰)
基金項目: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No.2009QW015)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08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