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陳春梅
目的分析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均使用腹部CT、B 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三種不同的檢查方法進行診斷,對比檢測效果。結果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檢出率均高于B超,核磁胰膽管成像檢出率高于腹部CT,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磁胰膽管成像的檢出率比腹部CT和B超高,但B超的應用性價比高,費用較低,患者接受度較好,所以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推薦使用B超作為初步診斷方式,使用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查作為深入診斷方式。
核磁胰膽管成像;腹部CT;B超;肝外膽管結石;診斷結果
肝外膽管結石是比較多見的疾病,以肝總管內結石為主,臨床中大部分是肝總管結石患者[1,2]。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膽汁排泄不暢、膽道阻塞、膽管內壓力上升、細菌感染等,伴隨發熱和膽痛癥狀[3]。現代疾病發展后,細菌也出現了變異,傳統診斷方式難有較高檢出率,所以要尋找新的診斷方法。現分析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本院80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男43例,女37例,年齡25~75歲。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使用腹部CT、B 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三種不同的檢查方法進行診斷。本次試驗中所需要的檢測儀器均采用西門子公司的Sensation4超導核磁共振掃描儀、多功能超聲診斷儀、螺旋掃描儀[4]。首先行腹部CT檢查,常規掃描和增強掃描檢測;其次行B超檢測;最后行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測。記錄三種檢測結果的檢出率,對比消化內鏡下逆行胰膽管成像檢查結果(作為標準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腹部CT檢出率為81.3%(65/80)、B超檢出率為66.3% (53/80)、核磁胰膽管成像檢出率為91.3%(73/80)。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檢出率均高于B超,核磁胰膽管成像檢出率高于腹部CT,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些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上升,肝外膽管結石是比較多見的疾病,臨床中的肝外膽管結石患者以肝總管結石為主。患者臨床中的主要癥狀為膽道阻塞、膽汁排泄不暢、細菌感染等,而且還會合并發熱和膽痛癥狀。雖然肝外膽管結石臨床中比較多見,但患者在初期仍然比較難發覺,這是因為患者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很好的保護,容易忽略治療。當人體受到了冷熱刺激及產生了其他癥狀后,才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一些患者平時沒有保養身體的習慣,將肝外膽管結石作為普通疾病對待,長期如此就會演變為膽管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所以應該對該疾病引起重視,盡早的接受診斷和治療。
肝外膽管結石臨床中以B超和CT作為常規診斷方式,現在疾病也在發展,病菌出現了變異,臨床采取傳統診斷方式的準確性有所下降,而且傳統檢測會有很大的輻射,對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尋找準確率更高,對患者危害性更小的診斷方式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患者接受核磁胰膽管成像掃描檢測具有比較好的效果。該種檢測方式對人體的輻射小,危害小,應用價值較高,臨床中對核磁胰膽管成像技術在肝外膽結石臨床治療的情況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可靠的診斷結果。
使用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測方式,能夠對患者的肝外膽管結石的病情起到較高的準確診斷效果,對患者的病情惡化具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并且使用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測技術對患者的身體損傷比較小,對患者的疾病治療具有較好的幫助,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核磁胰膽管成像的檢查方法開始被醫院和患者所接受和推廣,其應用價值有目共睹[5]。所以,使用核磁胰膽管成像作為肝外膽管結石診斷方法是非常可靠的,臨床中應該不斷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相對而言,B超診斷的經濟性比較高,所以在初步診斷的時候能夠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臨床中推薦使用B超作為初步診斷方式,使用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查作為深入診斷方式。
[1]榮貴賓.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斷價值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3(25):86,88.
[2]張欽昌.膽管癌患者的螺旋CT強化特征與病理學對照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140-141.
[3]陳超坤,秦衛和,曹俐.腹部B超、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診斷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總管結石的對比(附157例分析).醫學信息旬刊,2010,23(7):2406-2407.
[4]張曉蘭,張娜,張瑜,等.三種無創影像檢查對肝外膽管結石診斷準確性的再評價.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S1):31-32.
[5]趙露芳.B超與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聯合在梗阻性黃疸診斷中的臨床分析.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6):1096-10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51
2016-01-12]
163453 大慶龍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