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君
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效果的探討
蔡卓君
目的探討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盆底功能的恢復效果。方法196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8例。對照組單純予以產后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早期盆底康復治療,隨訪比較兩組產婦盆底功能。結果觀察組康復治療后盆底肌張力評分為(4.02±0.96)分,高于對照組的(3.06±0.84)分(P<0.05);觀察組治療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為2.04%和3.06%,低于對照組的12.24%和11.22%(P<0.05)。結論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利于盆底肌張力恢復,降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早期盆底康復;盆底功能;恢復效果
盆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研究認為盆底肌肉張力不足或損傷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直接原因,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均可能導致盆底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癥狀。近年來隨著女性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產婦更加重視產后身體的恢復。產后單純健康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女性的需要,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在恢復盆底功能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逐漸成為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首選策略[1],本研究對其在盆底功能的恢復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生產的19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8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0.6±5.6)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8±1.8)周,剖宮產62例,順產36例;觀察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30.2±5.4)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6±1.6)周,剖宮產60例,順產38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次和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檢查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盆腔炎癥和泌尿系統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分娩結束后予以盆底肌訓練和常規健康教育,包括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定期體檢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盆底康復治療,于產后4周開始盆底康復治療,治療儀器為PHENIX神經肌肉電生理刺激治療儀(法國),先予以電刺激治療,頻率50~80 Hz,脈寬200~320 μs,電流0~60 mA,然后采取生物反饋治療,20~30min/次,2次/周,10次/療程。隨訪6個月檢查兩組的盆底肌張力,觀察比較兩組康復治療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研究主要通過盆底肌張力評分來評價盆底功能恢復效果,評分標準[2]如下:無收縮記0分;稍顫動記1分;微弱收縮記2分;完全收縮,無對抗記3分;正常收縮,輕微對抗記4分;強收縮,持續對抗記5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康復治療后盆底肌張力評分為(4.02±0.96)分,高于對照組的(3.06±0.84)分(t=7.45,P<0.01)。觀察組治療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為2.04%(2/98)和3.06%(3/98),低于對照組的12.24%(12/98)和11.22%(11/98)(χ2=7.69、4.92,P=0.006、0.027<0.05)。
盆底功能障礙是女性產后常見的并發癥,臨床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對女性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相關研究指出女性懷孕期間,因子宮增大而上推膀胱,導致膀胱位置上升,膀胱容量減小,這些結構功能變化均是導致盆底功能下降的因素[3]。女性分娩過程中機械、剖宮產、性激素等因素均可對骨盆肌肉造成損害,從而導致盆底功能改變。無論是剖宮產還是自然分娩,產后女性的盆底功能多數會受到生育的影響,因此產后實施盆底功能鍛煉是非常必要的。盆底功能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盆底肌肉張力,改善盆底功能,以減輕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癥狀的發生[4]。
本研究探討比較了常規盆底康復和早期使用神經肌肉電生理刺激治療儀在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中的效果,結果提示后者的盆底肌張力評分明顯好于前者,盆底肌力的改善效果顯著,觀察組治療后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和李能[5]報道結果基本一致。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在盆底肌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刺激治療和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利于提高女性控制盆底肌肉的意識和能力,電刺激治療可不斷對盆底神經和肌肉進行刺激,從而增強盆底肌強度;生物反饋則是行為訓練技術,其作用是幫助產后女性學會控制生理過程。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復進行了普及,旨在恢復女性盆底功能,重視女性健康,提高其家庭生活質量[6-8]。產后早期的一系列盆底功能恢復措施增強了盆底肌緊張度、收縮力,促進了該組織的血液循環,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國目前對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仍處于發展階段,部分女性缺乏盆底功能恢復的重視,對生活質量的追求相對弱于發達國家,醫療機構應該針對該問題大力宣傳產后盆底康復教育,提高女性的圍生期自我維護健康的意識。
綜上所述,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方法簡便、安全、有效,促進了盆底肌張力恢復,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提高了產后女性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寇金玲,黨麗君,馮秀清.產后康復治療對改善盆底功能的臨床研究.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55-57.
[2]Kepenekci I,Keskinkilic B,Akinsu F,et al.Prevalence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in the female population and the impact of age,mode of delivery,and parity.Dis Colon Rectum,2011,54(1): 85-94.
[3]劉湘暉,杜丹,黃淑妹.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產婦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6):613-615.
[4]吳燕萍,王炎.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作用的探討.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3):100-101.
[5]李能.產后盆底康復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對盆底肌肉張力及盆底功能的影響.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4,5(2):46-47.
[6]陳瑜 .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加家庭康復器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88例臨床分析.臨床醫藥實踐,2012,21(7):514-516.
[7]張莉娟,秦文樺,黃慧萍,等.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盆底功能影響的比較性研究// 全國高血壓防治知識推廣培訓班暨健康血壓中國行海南海口會論文綜合刊,2014:91-92.
[8]徐芝靈,徐靜.綜合康復治療對產褥期婦女盆底功能恢復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7):540-5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73
2016-02-29]
543300 廣西梧州市藤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