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鉉 金健 吳承翰
抗生素軟膏控制菌檢驗方法的探討
崔鉉 金健 吳承翰
在進行實驗之前首先需要備好試藥、儀器、培養基以及供試品等實驗材料,其后采用離心沉淀法與薄膜過濾法相結合進行實驗檢測,觀察探討抗生素軟膏控制菌檢驗方法。采用離心沉淀法于薄膜過濾法相結合檢驗抗生素軟膏具有顯著臨床效果,且檢驗方法的操作過程簡單,具有可行性。
抗生素軟膏作為一種用于外涂的抑菌性抗生素,包括了不同批次抗生素眼膏和抗生素軟膏,相關醫學研究早已證實,應用抗生素軟膏的主要目的在于抑菌、抗感染治療,同時考慮到抗生素藥物的安全性這一關鍵因素,抗生素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1]。目前,我國關于抗生素軟膏的應用標準是進行微生物檢驗,單由于檢驗過程中受到抑菌成分影響可能出現不成功的幾率,因此,抗生素軟膏微生物檢驗中控制菌檢驗存在一定難度[2]。針對抗生素軟膏控制菌檢驗的方法予以探討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儀器:EAS電子計重稱(北京市菲姆斯科技有限開發公司生產),最大稱重值為200 g,分度值0.1 g,敏感度以及計算的精確度均較高;LD4-2離心機(北京醫用離心機廠生產),可用容量4ml×100ml,12ml×10ml,最大轉速4000 rpm;負壓濾器(上海浦江醫療器械廠生產);隔膜真空泵(天津市南開騰達過濾器件廠生產),孔徑大小為0.45 μm。試藥:選擇司盤-80、吐溫-80,單硬脂酸甘油、十四烷酸異丙酯等。菌種: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上述菌種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供試品:選擇國家藥監局制定制劑;8批紅霉素軟膏、1批四環素軟膏、1批金霉素眼膏、1批四環素眼膏、3批紅霉素眼膏以及1批鹽酸金霉素眼膏等。培養基:藥液培養實驗選用膽鹽乳糖、肉湯作為培養基。
1.2 方法 檢驗方法:選擇離心沉淀法聯合薄膜過濾法。①選擇EAS電子計重稱,分稱出單硬脂酸甘油酯3 g及司盤-80、吐溫-80各5 g,試劑稱好置入燒杯、滅菌30min,滅菌溫度115℃。準備前先熱溶解試劑,隨后將燒杯置于45℃水浴環境中。稱取供試品5 g,置入熱溶解燒杯乳化劑中,后加入45℃水浴環境內,搖晃,取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80ml,溫度45℃,混合后混入氯化鈉制作供試液,比例為1∶20。②預備離心管,按照1∶10的比例混合供試液,加離心管并將兩種病菌置入,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離心5min、3000 r/min,接收離心后采集0.2ml的下層菌液量,并將其融入10ml 0.1%吐溫氯化鈉溶液內,均勻搖晃后予以再次離心處理,3000 r/min、時間5min,取底層集菌液置于100ml濃度為0.1%吐溫氯化鈉溶液中,均勻搖晃取薄膜過濾器,孔徑0.45 μm。③進行濾膜沖洗,利用1000ml 0.1%吐溫氯化鈉溶液進行沖洗,隨后將培養基備好后分別取培養液,置于不同的培養基平板表面,設置溫度為37℃,時間為18~24 h;觀察結果。
選擇離心沉淀法與薄膜過濾法檢驗抗生素軟膏的方法可取得明顯的效果,其中供試液呈現為均勻的乳白色,可以很好的排除抑菌成分,促使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陽性管內清晰可見菌落的生殖狀態。
抗生素軟膏主要包括軟膏及眼膏兩種類型,其屬于一種可用于外涂的抑菌抗生素,臨床醫學研究證實,本品可在皮膚感染、眼部發炎等問題中取得良好效果,不僅具有較強的敏感性而且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并可在革蘭陽性球菌中發揮殺菌作用[3]。本品的藥用機理,可抑制細菌中異亮氨酸TRNA合成酶,組織蛋白質與敏感菌RNA無法結合,以發揮抑菌再生作用,盡管安全高、毒害性小但仍可發生不良事件。抗生素軟膏中主要發揮污染作用控制菌為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上述兩種控制菌的生存環境較常見,如皮膚、土壤、空氣、水等,其中銅綠假單胞菌生存于潮濕環境,故為確保抗生素軟膏的安全性使用需要,重視檢驗銅綠假單胞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規檢驗中由于抗生素軟膏自身抑菌的成分對控制菌檢驗效果造成影響,即不成功檢驗幾率具有一定存在率,因此本研究結合離心沉淀法與薄膜過濾法兩種檢驗方式,檢驗結果證實,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檢驗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陽性管內菌落生殖狀態予以明確地觀察,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排出抑菌成分。上述研究結果顯示,結合離心沉淀法、薄膜過濾法檢驗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離心沉淀法主要是利用離心機的離心作用可通過高速旋轉作用下離心供試品以及乳化劑,借助于吐溫氯化鈉溶液分離抑菌成分,并將其置于上層懸浮、污染物置于下層沉淀液。隨后再選擇薄膜過濾法過濾,選擇吐溫氯化鈉溶液徹底清洗濾膜,隨后將離心液放置在濾膜中予以過濾可達到有效排出抑菌成分的目的[4,5]。
綜上所述,采用離心沉淀法于薄膜過濾法相結合檢驗抗生素軟膏具有顯著地臨床效果,且上述檢驗方法的操作過程簡單,具有可行性。
[1]梁曉霞,李錚錚,趙延云,等.軟膏劑中藥物加入方法分析.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14(11):182-183.
[2]華玉鈴,賀祝英,張建玲,等.中藥軟膏劑制備方法的研究進展.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8,30(2):66-69.
[3]何群,唐松云,賀文君,等.軟膏劑用于肛門術后止痛的研究進展.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4(20):53-54.
[4]黃彬.抗生素軟膏控制菌檢驗方法的探討.世界臨床醫學,2015,9(11):129-130.
[5]宋福嶺.黃酮類化合物和抗生素類藥物的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研究.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5(7):621-623.
】 抗生素軟膏;細菌檢驗;方法;探討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219
2016-03-07]
133000 延邊州食品藥品檢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