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芳
兇險型前置胎盤31例臨床分析
薛小芳
目的分析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特點,以提高對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認識。方法650例前置胎盤患者,其中兇險型前置胎盤31例,作為兇險型組,其余619例普通型前置胎盤患者作為普通型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及新生兒結局。結果兇險型組患者31例,胎盤植入12例(38.7%),產后出血22例(71.0%),術中出血量為(2684.5±324.7)ml,子宮切除6例(19.4%);普通型組患者619例,胎盤植入25例(4.0%),產后出血151例(24.4%),術中出血量為(413.4±32.4)ml,子宮切除6例(1.0%);兩組患者胎盤植入發生率、產后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子宮切除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兇險型組患者31例,早產兒12例(38.7%),新生兒體重(2323.7±520.9)g,新生兒評分(Apgar評分)<7分共8例(25.8%),圍生兒死亡1例(3.2%);普通型組患者619例,早產兒214例(34.6%),新生兒體重(2427.3±496.2)g,Apgar評分<7分共142例(22.9%),圍生兒死亡13例(2.1%),兩組患者早產兒發生率、新生兒體重、圍生兒死亡率及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兇險型前置胎盤對孕產婦威脅大,需要謹慎處理。
兇險型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胎盤植入;子宮切除
兇險型前置胎盤指此次妊娠為前置胎盤,并且胎盤附著在上次剖宮產瘢痕部位[1],目前臨床上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增高,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兇險型前置胎盤容易發生產后大出血及胎盤植入,嚴重的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可能會引起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本研究選擇2007年6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50例前置胎盤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31例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特點。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6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50例前置胎盤患者,均經過手術證實,并且根據手術中所見以及術后病理證實有胎盤植入發生。根據曾行剖宮產術及產前經腹部彩超檢查診斷為兇險型前置胎盤31例(4.8%),納入兇險型組,其余619例(95.2%)普通型前置胎盤患者納入普通型組。兇險型組平均年齡(32.6±9.3)歲,平均孕周34+4周,距離前次妊娠時間(33.8±10.5)個月,平均孕次(4.1±0.5)次;普通型組平均年齡(32.3±8.6)歲,平均孕周34+5周,距離前次妊娠時間(34.2±9.6)個月,平均孕次(4.3±0.7)次。兩組患者年齡、孕周、距離前次妊娠時間、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行剖宮產,手術中發現有的患者子宮下段由于多次刮宮,子宮肌層菲薄,子宮肌層間的毛細血管清晰可見,血流量豐富,有3例患者可見血管怒張,對于此類患者,術中尤其要小心,謹慎的避開血管行剖宮產,小心地取出胎兒,結扎盆腔血管。手術中,如果發現患者有胎盤剝離的征象,立即快速的剝離胎盤,完畢后縫合。有5例患者由于穿透性胎盤,術中大出血而行子宮切除術,7例患者產后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經過全力搶救無效而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均在診斷為難治性產后出血,經陰道或者腹腔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縫合胎盤剝離面、結扎雙側子宮動脈及,B-Lynch縫合子宮等各種保守治療仍出血不止者,為搶救患者生命行全子宮切除術。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及新生兒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兇險型組患者31例,胎盤植入12例(38.7%),產后出血22例(71.0%),術中出血量為(2684.5±324.7)ml,子宮切除6例(19.4%);普通型組患者619例,胎盤植入25例(4.0%),產后出血151例(24.4%),術中出血量為(413.4±32.4)ml,子宮切除6例(1.0%);兩組患者胎盤植入發生率、產后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子宮切除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兇險型組患者31例,早產兒12例(38.7%),新生兒體重(2323.7±520.9)g,Apgar評分<7分共8例(25.8%),圍生兒死亡1例(3.2%);普通型組患者619例,早產兒214例(34.6%),新生兒體重(2427.3±496.2)g,Apgar評分<7分共142例(22.9%),圍生兒死亡13例(2.1%),兩組患者早產兒發生率、新生兒體重、圍生兒死亡率及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關于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有報道正常妊娠前置胎盤發生率為0.25%,而剖宮產后前置胎盤發生率為1.22%[2],可見剖宮產后前置胎盤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因此,前次為剖宮產的孕產婦,此次做產前檢查時,要注意胎盤附著的位置。研究表明[3],多次妊娠、人工流產史及多次剖宮產史能夠加劇子宮內膜損傷,是本次妊娠為兇險型前置胎盤的高危因素之一,由于剖宮產切口處皮膚及肌肉受損,子宮內膜生長的比較差,子宮肌層比較薄弱,如果受精卵附著于此處,即為兇險型前置胎盤,并且絨毛容易植入子宮肌層,形成胎盤植入[4]。兇險型前置胎盤發生胎盤植入的發生率比較高,對孕產婦及圍生兒的危害也較大。研究表明[5],子宮瘢痕處膠原物質含量比較高,為缺氧環境,而胎盤組織適合在缺氧的環境生長,具有嗜膠原性,因此,胎盤容易附著在上次剖宮產的切口處。因此,有剖宮產史的產婦,再次妊娠時,要詳細檢查胎盤的附著部位。
兇險型前置胎盤對孕產婦的主要危害是剖宮產術中、術后大出血,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孕產婦死亡[6,7]。因此,治療的關鍵是控制出血,控制出血的效果直接決定了子宮能否保留,如果患者術后出血兇險,并且經過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要盡快切除子宮才能止血。處理此類患者的要點是:①術前準備要充分:產前檢查要詳細充分,明確胎盤的位置及與胎盤和子宮瘢痕的關系,超聲檢查是否有胎盤植入發生,術前談話要詳細,將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屬,簽好各種醫療文書,一旦手術中出現大出血,可以立即切除子宮。②由于患者病情較重,術前可以帶血進行手術,術前和麻醉科聯系好,隨時做好全身麻醉的準備,以免耽誤時間。③手術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實施,充分了解子宮和腹腔臟器的粘連情況[8-10],選擇胎盤較薄的部位,切開子宮,推開胎盤,取出胎兒,用橡膠止血帶捆住子宮下段,這樣能夠減少出血。及時查清有無胎盤植入,如果胎盤植入在子宮瘢痕附近,為了減少出血需要盡快切除子宮,如果胎盤植入范圍比較小,出血往往可以控制,可考慮保留子宮。
綜上所述,兇險型前置胎盤對孕產婦威脅大,要抓好產科醫療質量,掌握好剖宮產的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從而減少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
[1]江靜穎.胎盤附著部位對兇險性前置胎盤妊娠結局的影響及高危因素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23):1981-1984.
[2]葛俊麗,曾蔚越,段麗君,等.前置胎盤類型與妊娠結局.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6):448.
[3]嚴小麗,常青.完全性胎盤植入期待治療成功1例.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1):97-98.
[4]張世芬,陳海霞.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病例對照研究.安徽醫學,2010,31(7):762.
[5]于冰,黃惠英.前置胎盤類型及產前出血與妊娠結局的分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3):109.
[6]焦雪娟,靳麗杰,申慶文,等.兇險性前置胎盤23例臨床分析.解剖與臨床,2013,18(6):495-498.
[7] 王敬民,石芳鑫,王峰,等.胎兒娩出后即刻動脈栓塞在搶救植入性兇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中的應用.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6):6620-6623.
[8]鄭梅桂,王亞紅.44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的觀察和護理.醫藥前沿,2014(7):287-288.
[9]葉大勇,張艷萍.1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診治體會.中國傷殘醫學,2013(9):201-202.
[10]周順清,陳勇蘭.兇險型前置胎盤31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26):31-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34
2016-09-26]
473000 河南大學附屬南石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