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掌背復合皮瓣修復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的效果觀察
謝冰
目的分析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患者行掌背復合皮瓣修復的效果。方法60例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帶蒂皮瓣轉移進行修復,實驗組患者實施掌背復合皮瓣進行修復。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患者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0.6±11.5)min、出血量為(16.2±6.9)ml、住院時間為(2.5±0.6)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8.3±15.8)min、出血量為(19.8±5.4)ml、住院時間為(5.3±1.4)d,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18例,滿意11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2例,滿意8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66.67%,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8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67%,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行掌背復合皮瓣修復的效果較為理想,患者不良反應較少,滿意度更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手指背部;肌腱缺損;掌背復合皮瓣;效果
手指背側皮膚損傷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外傷之一,多數患者伴有肌腱缺損,其誘因比較多,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癥狀為手部疼痛,功能喪失[1]。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主要通過皮瓣轉移來覆蓋創(chuàng)面,再采用肌腱移植術對肌腱缺損進行治療。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并發(fā)癥也相對較多,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掌背復合皮瓣修復是近些年推廣的一種修復方法,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掌背復合皮瓣進行修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7.2±7.0)歲;其中示指損傷15例,中指損傷10例,環(huán)指損傷3例,其他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37.5±7.2)歲;其中示指損傷14例,中指損傷12例,環(huán)指損傷2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帶蒂皮瓣轉移進行修復,根據手術后患者的情況再進行肌腱移植。實驗組患者實施掌背復合皮瓣進行修復。患者入院后要及時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創(chuàng),清除壞死組織,給予缺損處止血。選擇第2或4條掌背復合皮瓣進行修復,以掌骨的中線為軸,患者若是近中節(jié)的皮膚肌腱缺損,則以指蹼緣近側的1.5cm為血管蒂的旋轉點。若患者為中遠節(jié)的皮膚肌腱缺損,近節(jié)指骨中點則為血管蒂的旋轉點。血管蒂的選擇對于皮瓣的制作成功至關重要。具體的制作方法如下:患者實施臂叢麻醉、清創(chuàng),若患者存在骨缺損情況,需要切取長度超過缺損部位0.5cm的自體髂骨條嵌入到缺損位置并固定。示指、中指缺損患者選擇帶固有伸肌腱的第2掌背肌腱皮瓣修復,環(huán)指缺損患者選擇帶小指固有伸肌腱的第4掌背肌腱皮瓣修復[2]。固有伸肌腱長度的選擇根據肌腱的受損情況確定,截取時要保護好皮瓣與肌腱組織。手術過程中要分離血管,注意保護好與掌背動脈的完整性。指骨近端的掌背動脈與指骨中段手指動脈吻合支處理時,一定要保護血管周圍1.0cm的筋膜組織的原有特性。在以血管蒂部為旋轉點時,一定要選擇創(chuàng)面較近的地方作為另一個支點,以這兩點為終點切開皮膚。之后將制作好的掌背復合皮瓣移植到損傷部位。患者手指取伸直位,調整肌腱的張力,將伸指肌腱的2個肌腱與移植肌腱縫合,然后使用復合皮瓣間斷的覆蓋縫合。最后用復合皮瓣縫合開放隧道,放置引流條,用石膏固定患肢,2周后拆線,4周后拆除石膏固定。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不良反應及滿意度情況。滿意度按照本院自制量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0.6±11.5)min、出血量為(16.2±6.9)ml、住院時間為(2.5±0.6)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8.3±15.8)min、出血量為(19.8± 5.4)ml、住院時間為(5.3±1.4)d,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18例,滿意11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2例,滿意8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66.67%,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8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67%,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損傷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外傷之一,由于受傷部位的結構相對復雜,其修復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特別是多個手指的肌腱損傷的治療更為困難。以往主要通過皮瓣轉移進行修復,但是其手術時間長,術后手指功能恢復效果較差,不良反應較多,患者的接受程度較低。目前,采用帶有肌腱的掌背復合皮瓣進行修復是廣泛使用的手術之一,其可以移植肌腱,同時修復皮膚損傷和肌腱損傷,無需進行兩次手術,有效降低手術的創(chuàng)傷,有助于加速患者的恢復[3]。掌背復合皮瓣設計要保留完整的肌腱和周圍血管,因此去修復之后患者的傷口較小,組織之間不易粘連,患者術后手指功能的恢復更加理想。正常的手指皮膚有彈性,手背創(chuàng)傷如果直徑≤3.0cm,一般可以直接進行縫合,無需進行植皮手術。示指或者小指的固有伸肌腱是獨立運動的,將其可作為供體截取后,手指的伸縮運動能夠由伸指總肌腱代替。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0.6±11.5)min、出血量為(16.2±6.9)ml、住院時間為(2.5±0.6)d,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具有明顯優(yōu)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6.6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66.6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67%,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指背部皮膚及肌腱缺損行掌背復合皮瓣修復的效果較為理想,患者不良反應較少,并且滿意度也非常高,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1]陳立科,陳四華,吳波,等.帶髂脛束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背組織缺損.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8):751-753.
[2]沈尊理,沈華,章開衡,等.應用掌背或足部復合皮瓣Ⅰ期修復手指背部皮膚肌腱缺損.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3,24(1): 4-7.
[3]閔祥輝,王煜,張勤,等.掌背動脈肌腱皮瓣修復手指皮膚合并肌腱缺損.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7):892-8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37
2016-09-12]
110035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