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帕羅西汀治療首發抑郁癥患者療效分析
張寧
目的探討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聯合抗抑郁藥帕羅西汀對首發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86例首發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帕羅西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行rTMS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18例,顯效率為41.9%;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29例,顯效率為67.4%。觀察組治療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7,P=0.017<0.05);觀察組患者治療2周后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評分為(20.2±3.1)分,對照組患者為(29.6±5.8)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81,P=0.001<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MADS評分為(11.6±4.2)分,對照組為(18.7±4.7)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15,P=0.001<0.05)。結論對首發抑郁癥患者采用rTMS與帕羅西汀聯合治療,可以有效提高顯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重復經顱磁刺激;帕羅西汀;抑郁癥
抑郁癥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持續性情緒低落,以情緒低落或興趣喪失作為主要臨床表現,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抑郁癥患者長時間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其高致死率、高負擔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大衛生難題。抑郁癥發病機制復雜,研究較為困難,目前其具體機制仍不明晰,這也是抑郁癥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藥物療法、心理療法、電休克療法是臨床較為常用的抑郁癥治療方法,而rTMS也被認為是抑郁癥治療的全新途徑[1]。本研究對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首發抑郁癥患者在抗抑郁藥帕羅西汀治療的基礎上加行rTMS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首發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30.8±11.3)歲。診斷標準:參照《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進行診斷。納入標準:①患者抑郁癥診斷明確,且均為首次發病,年齡18~45歲;②無腦外傷史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史;③無嚴重心、肝、腎、肺疾病,無惡性腫瘤,無雙相障礙陽性家族史;④既往未服用過抗抑郁藥,未進行rTMS治療。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目的、過程及意義,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支持。按照入院時間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帕羅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43)治療,20~40mg/d,治療期間不合用其他抗抑郁藥及抗精神藥。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行rTMS治療:選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儀(CADWELL公司,美國),頻率:10 Hz,刺激強度:80%運動閾值(MT),20min/次,1次/d,每次刺激600次,連續治療4周。
1.3 評價指標 ①治療療效: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評價治療效果,減分率=(基線得分-治療后得分)/基線得分×100%,當減分率≥50%判定為顯效,比較兩組患者顯效率。②MADS評價患者抑郁情況,該量表包含10個項目,采用0~6分的7級計分法,表示抑郁情緒的嚴重情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為18例,顯效率為41.9%;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為29例,顯效率為67.4%。觀察組治療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7,P=0.017<0.05)。
2.2 兩組患者的MAD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2周后MADS評分為(20.2±3.1)分,對照組患者為(29.6±5.8)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81,P=0.001<0.05)。在完成治療4周后,觀察組MADS評分為(11.6±4.2)分,對照組為(18.7± 4.7)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15,P=0.001<0.05)。
抑郁癥是長時間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的情緒障礙性疾病,其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抗抑郁的早期治療一直的精神科醫師關注的重點,有研究顯示,能否在早期明顯改善抑郁癥狀,對患者最終獲得臨床痊愈有明顯預測作用[2]。對抑郁癥患者而言,通過早期治療改善抑郁情緒,不但可以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后期治療依從性,而且還是降低自殺風險的最有效途徑。所以本研究選擇早期的首發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rTMS聯合帕羅西汀的治療效果。
rTMS是一種新型的電生理技術,在神經精神疾病領域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得到廣泛應用,具有無創、無痛、安全等優點,在精神分裂癥、癲癇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較好效果[3]。rTMS通過調節大腦皮層興奮性、腦脊液離子平衡、促進神經元去極化,同時還可改善腦血流供應及腦代謝,以此來干預皮層網絡重構。大腦皮質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是正性情緒生成、調節的中樞,rTMS對該區域的調節可能是治療抑郁癥的機制之一。既往有研究認為rTMS對老年性抑郁患者治療反應不甚理想[4],所以本研究選擇年齡在18~45周歲首次發病的中青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年齡、發病次數、抗抑郁藥物對rTMS療效的干擾。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為18例,顯效率為41.9%;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為29例,顯效率為67.4%。觀察組治療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7,P=0.017<0.05)。觀察組患者治療2周后MADS評分為(20.2±3.1)分,對照組患者為(29.6±5.8)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81,P=0.001<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MADS評分為(11.6±4.2)分,對照組為(18.7±4.7)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15,P=0.001<0.05)。
綜上所述,對首神抑郁癥患者采用rTMS與帕羅西汀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負性抑郁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黃滿麗,許毅,胡健波,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抗抑郁藥對抑郁癥首次發病、患者的早期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0(3):286-290.
[2]張傳波,葛茂宏,張玉芹,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首發抑郁癥快速起效作用的臨床研究.精神醫學雜志,2013,26(1):50-51.
[3]謝蓓芳,余海民,顧群英,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帕羅西汀治療首發抑郁癥療效及與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關系.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7):2683-2685.
[4]陳進,倪朝民.重復經顱磁刺激及其在抑郁癥康復中的應用進展.安徽醫學,2010,31(2):173-1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49
2016-09-26]
110000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