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淑芳
探討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的術中護理效果
鄒淑芳
目的探討顱內動脈瘤采取栓塞術治療的護理效果。方法10例行栓塞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心電監護,對患者自身血壓變化、心率及氧飽和度的變化進行密切觀察,觀察術后效果。結果9例患者手術成功,術后1周出院;1例患者出現神經功能缺失。結論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配合積極的術中護理,能夠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顱內動脈瘤;栓塞手術;術中護理
導致出現顱內動脈瘤的原因是顱內動脈管壁發生局限性擴大,從而引起一系列腦血管疾病,40~60歲的女性患者是該病的高發人群[1]。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的主要過程是:首先對腦血管實施造影,確定動脈瘤的類型,然后借助微導管技術在瘤體內放入彈簧圈,從而將動脈瘤實施閉塞,起到治療效果。本文對1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療并配合積極的術中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齡53歲,全部患者手術前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
1.2 臨床癥狀與病因 顱內動脈瘤通常出現在腦底Willis動脈環的分叉處,導致出現的原因目前不清楚,通常可分為由于動脈管壁出現局部缺陷的先天性原因和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以及外傷等導致的后天性原因。
1.3 方法
1.3.1 患者準備 ①調整心態: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將栓塞手術的目的、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防止患者出現精神緊張,指導患者保持休息,避免過度的活動以及情緒激動,從而防止血壓出現升高導致動脈瘤發生破裂[2]。②常規準備:對患者腹股溝以及會陰部皮膚進行備皮,手術前4 h禁止飲食,進行過敏試驗。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對患者四肢及尿袋采取固定。開放靜脈通路,確保手術過程中以及并發癥出現時將急救藥品通過靜脈給藥,在穿刺過程中要避免導管插入人體。③藥物準備:準備好安定、解痙藥物以及甘露醇、硝普鈉和魚精蛋白等藥物。手術過程中,患者由于受到微導管以及栓塞劑的刺激,會引起腦血管發生痙攣,此時要根據醫囑使用安定或解痙藥物;手術過程中一旦發生出血,要使用魚精蛋白進行止血[3];由于患者血管受到高滲性造影劑影響導致顱內壓出現升高,要使用甘露醇、硝普鈉迅速降低顱內壓,防止并發癥的出現。
1.3.2 術中觀察與配合 ①血壓:栓塞手術發生失敗和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是手術過程中動脈瘤發生破裂出血,因此為了保證手術能夠安全進行要運用控制性低血壓[4]。患者在術中實施氣管插管的同時對血壓進行控制,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血壓進行嚴密監測,當血壓升高時選擇控制性低血壓,從而防止動脈瘤因血壓過高導致破裂出血。通常收縮壓的控制范圍在1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的控制范圍在60~80 mm Hg,每隔5min要對患者血壓測量1次。②心電監護: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心率變化、氧飽和度及呼吸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監測,維持患者的心率和呼吸正常,維持氧飽和度在95%以上。③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對造影劑產生不良反應,由于術中采用高壓注射器將造影劑注射進患者體內,注入速度快、注入量比較大,因此要對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進行嚴密觀察。
1.3.3 手術結束后 幫助醫生對穿刺部位進行包扎,患者要保持臥床24 h,4 h后才能進食,患者穿刺部位要采用沙袋進行壓迫,并對出血和滲血情況進行嚴密觀察。要對患者手術一側足背動脈搏動及皮膚顏色進行觀察,如果觀察到足背動脈搏動出現減弱,皮膚顏色呈現發紺,說明患者下肢出現栓塞。
2.1 手術治療效果 全部患者通過對腦血管造影實施栓塞手術,術后持續觀察1周,其中1例患者神經功能出現缺損,原因是彈簧圈放置部位不當導致相應部位出現功能障礙,其余9例手術取得成功,術后1周出院。
2.2 術中并發癥 術中出現了顱內出血(原因:動脈瘤發生破裂;血管內導管的存留時間過長以及造影劑刺激均會導致腦血管發生痙攣,都可以導致血管發生破裂出血)及腦栓塞(原因:由于彈簧圈發生移動導致相應部位的神經功能出現缺失)。
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在臨床中應用廣泛,用于顱內動脈瘤優點是創傷比較小、患者痛苦程度輕、身體恢復快。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該病的致病原因、手術方法以及普遍出現的并發癥進行了解,要將手術目的、手術操作方法及常見并發癥詳細告知患者,使患者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手術過程中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身體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向醫生及時報告[5,6],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0例患者中9例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臨床療效顯著,并且配合積極有效的手術護理也對手術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值得進行推廣。
[1]陳穎,李虹彥,韓潔.腔內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術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現代護理,2007,13(8):765-766.
[2]高秀蘭,范渡勝,朱繼人.電解可脫彈簧圈栓塞顱內動脈瘤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0):46-47.
[3]呂美云,易萍,何紅.循證護理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8,22(12C):3331-3332.
[4]嚴凌燕,蔡曉琳,蔡友錦,等.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298-299.
[5]谷蓉芳.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外醫學研究,2015(5):78-80.
[6]于金錄,許侃,王宏磊,等.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術中破裂7例分析及處理.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12): 728-730.
Investig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effect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ZOU Shu-fang.Daqing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ursing effect by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MethodsA total of 10 patients receiving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all given intraoperative electrocardiograph monitoring to observe their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Their postope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re were 9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operation,who were discharged in 1 week after operation,and 1 case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s.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and active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an improv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Intraoperative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94
2016-10-26]
163000 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