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李丹
目的觀察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112例慢性鼻竇炎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59.8±2.5)分,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6),住院時間為(5.4±1.4)d;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45.3±3.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17.9%(10/56),住院時間為(7.5±2.7)d。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其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作用。
慢性鼻竇炎;護理效果;鼻內鏡手術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中又被稱之為化膿性鼻竇炎,其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精神不佳、長期鼻塞、頭暈、睡眠質量差、嗅覺減退等,若不能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隨著病程的不斷延長,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就會明顯降低,病情也會持續惡化[1]。隨著鼻內鏡手術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其高分辨及可換視角等優勢備受青睞與肯定,除此之外,該術式還具有損傷小、出血量少、術后通氣和引流功能可盡快恢復、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點。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與護理工作質量密切相關,鑒于此,必須做好臨床護理指導[2]。本文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2例慢性鼻竇炎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2例慢性鼻竇炎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入選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竇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2.7±8.4)歲;病程7個月~20年,平均病程(8.6±3.8)年。單側病變45例,雙側病變67例,其中Ⅱ型2期46例,3期51例,Ⅲ型15例,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6例。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圍術期冰敷鼻部,強化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掌握舒適體位選擇要點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主要護理要點: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加強病房巡視,對患者病情變化予以充分了解,盡可能減少患者的恐懼焦慮、煩躁抑郁等負性心理;向其講解鼻內鏡手術的重要作用和優點,并告知術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言簡意賅的介紹手術步驟,邀請治愈的患者現身病房進行說教,使患者可以充滿信心的對待疾病和手術,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②飲食干預:鼻內鏡手術需要及時補充營養,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日常飲食進行指導,囑其保持規律飲食,以低脂肪、高熱量、富含蛋白的食物為主,多喝水,進食過程中不要咀嚼,最好不要說太多的話,以免發生出血現象。禁止一切酸味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時排便,確保大便暢通。③疼痛干預:協助患者術后保持半臥位休息狀態,緩解其頭部充血,促使分泌物盡快流出,減輕鼻腔滲血和術后疼痛癥狀;針對劇烈疼痛的患者,術后可遵醫囑給予鎮靜止痛的藥物;術后連續4 h對患者鼻額部進行冷敷處理,以便促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得以降低,對組織腫脹現象進行抑制。若患者存在鼻腔不通暢的情況需指導其進行張口呼吸鍛煉;針對無法正常吸氧的患者可借助鼻導管的方式輔助其吸氧,對其缺氧狀態予以糾正,切實提高其對術后疼痛的耐受能力。④并發癥觀察及預防:要求患者術后始終維持半臥位體位,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避免發生腦脊液鼻漏。對其鼻腔處有無流出水樣分泌物進行密切觀察,并判斷患者低頭時這種情況是否更加嚴重,高度警惕腦脊液鼻漏,及時向醫生報告和送檢。對患者是否出現淤血或者眼瞼水腫等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其眼球結膜水腫、出血等情況加以判斷,檢測眼壓、視力等,做好眼部并發癥預防措施。促使分泌物盡快順利排出,以免術后發生上頜竇口封閉、黏膜炎性反應等情況。⑤出院護理指導:囑患者出院后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禁忌所有刺激性飲食和煙酒等,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切不可用力挖鼻或擤鼻。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評定術后并發癥情況,并觀察和記錄住院時間,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分值為6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59.8±2.5)分,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6),住院時間為(5.4±1.4)d;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45.3±3.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17.9%(10/56),住院時間為(7.5±2.7)d。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耳鼻喉科中十分多見,其在任何年齡段都可發病,且隨著近年來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鼻內鏡手術在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治療中優勢突出,其可在保留鼻腔生理功能的基礎上,減小對組織造成的損傷,降低復發率[4,5]。但術后鼻腔填塞壓迫等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不適感,從而對其情緒和治療積極性非常不利。相關文獻報道[6],綜合護理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效果顯著。綜合護理中通過飲食、心理干預、疼痛指導、并發癥預防等護理措施,改進了傳統護理方式的不足,滿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進一步提高了其配合手術和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和術后康復時間[7,8]。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59.8±2.5)分,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6),住院時間為(5.4±1.4)d;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45.3±3.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17.9% (10/56),住院時間為(7.5±2.7)d。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綜合護理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其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作用。
[1]劉雅泉,李亞蘭.全程護理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0):2547-2549.
[2]尹秋.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116例護理體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s1):296.
[3]謝文濤,梁立雪.綜合護理干預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84-85.
[4]紀靜.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30例圍術期舒適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5,21(4):35-36.
[5]楊朝晴.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圍術期的護理.當代醫學,2013,20(36):115-116.
[6]李仁英.護理干預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中的應用.中外醫療,2014(18):154-155,157.
[7]李玲.護理干預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行鼻內鏡手術的療效影響.母嬰世界,2016,11(3):207.
[8]劉曉方,楊小紅,朱秀娥.鼻內鏡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1):98-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01
2016-10-12]
110023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