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玲(牡丹江市康安醫院(原傳染病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
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杜金玲
(牡丹江市康安醫院(原傳染病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從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肝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對比兩組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00%,對照組為28.0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采取肝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肝癌介入栓塞術;循證護理;并發癥
臨床中,原發性肝癌屬于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病情進展快,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預后較差。目前主要采取肝癌介入栓塞術治療,但術后易發生并發癥。研究發現,有效護理能預防并發癥發生[1-2]。本文主要分析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從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肝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病例入選標準:肝癌晚期;均通過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對照組中,20例女,30例男,年齡為32~67歲,平均為(53.32±7.46)歲;肝癌類型:13例單一巨塊型,13例單一結節型,12例多發結節型,12例彌漫型。觀察組中,22例女,28例男,年齡為33~68歲,平均為(54.54±7.34)歲;肝癌類型:14例單一巨塊型,12例單一結節型,13例多發結節型,11例彌漫型。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肝癌類型等一般資料,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①基礎護理。對患者穿刺點情況進行嚴密觀察,盡量減少活動,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向醫師報告,采取對癥處理;②心理護理。向患者說明手術方法以及術后可能會發生的并發癥,多與患者交流,適當心理疏導,使其積極配合護理與治療。③并發癥護理。患者出現嘔吐癥狀時,要給予適量止吐藥物;術后發熱采取藥物降溫或者是物理降溫,嚴格遵醫囑采取退熱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①如果患者發生腎損害,術后,囑咐患者臥床休息,保持良好心態有助于減輕腎臟負擔,對患者尿色、尿量、精神以及神志等進行嚴密管觀察,鼓勵患者多喝水,定期復查肝腎功能;②對存在發熱癥狀患者,說明發熱病因,穩定患者情緒,使其能夠配合治療,患者需要多喝水,攝水量每天保持在3000 mL,體溫>39 ℃患者,采取藥物降溫或者是物理降溫,注意皮膚清潔;③患者出現腹痛,護理人員應該合理解釋,使得患者不良情緒消除,可通過溝通、音樂療法等增強患者治療的信息,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對患者腹痛程度、身體狀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患者耐受較差,需遵醫囑給予適量的止痛藥物;④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患者,術前,需要積極糾正凝血機制,對患者血壓進行有效控制,防止發生咳嗽,術前,患者將大便排空,如果有需要可以采取灌腸,避免排便過于用力導致穿刺點發生出血;⑤存在胃腸道并發癥患者,以少食多餐原則為主,食用易消化、清淡食物,常規應用藥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活動。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腎功能損害、腹痛、穿刺部位出血、胃腸道反應、發熱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統計分析采用 SPSS 13.0 軟件,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采用(±s)表示,P <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1例發熱,1例胃腸道反應,1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腹痛,1例腎功能損害,并發癥發生率為12.00%;對照組中,4例發熱,2例胃腸道反應,3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腹痛,3例腎功能損害,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000,P<0.05,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中,原發性肝癌早期無明顯癥狀,一旦發現癥狀已失去手術治療最佳時機[3]。肝癌介入栓塞術主要是將化療藥物灌注至肝動脈,并且在靶器官產生作用,通過栓塞腫瘤失去血液供應,引發缺血性壞死,對其生長產生抑制,縮小瘤體,減少復發率,生存時間延長,患者生存質量提高。但惡性腫瘤患者體質差,受到手術應激性影響,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所以,對于并發癥護理是確保術后效果的關鍵。循證護理主要解決臨床問題,提出臨床實踐中問題,找出現有證據,綜合分析、評價證據,得到正確結果指導臨床護理,使得經驗護理逐漸朝科學方向發展。最近幾年以來,隨著醫療事業發展,臨床中循證護理得到普遍應用。發熱患者通常術后2~3 d體溫上升,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喝水,促進排泄壞死腫瘤細胞毒素與藥物代謝產物;對于胃腸道反應患者需要指導其運動與進食;密切觀察腹痛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位置,一旦發現并發癥及時處理;注意穿刺部位出血患者皮膚溫度、足背動脈波動以及穿刺點情況;發生肝腎功能損害者可采取保肝治療。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00%,對照組為28.0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對于采取肝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蔡冬慧.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循證護理[J].全科護理,2012,13(23):34-37.
[2] 徐翠榮.循證護理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3(10):56-59.
[3] 林全英,黃春林.循證護理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8):98-100.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