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新
摘 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是我們社會主義學校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在教育中,人們忽視了對學習主體因素,如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的心理特點等方面的探索。我在教學中盡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他們的創新勇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創新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培養;創新;個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96-01
面臨新世紀,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是我們社會主義學校所肩負的歷史重任。許多教育工作者從創新能力的客觀因素出發,對諸如教育體制、教育過程、教育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卻忽視了對學習主體因素,如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的心理特點等方面的探索。下面我從激發學生創造思維、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個性心理方面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創新意識,調動創新勇氣
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家瑞普指出,創造力是個十分個體化的特征,在此當中既包括一般智力和知識的作用,也包括動機、興趣和態度的作用。因此,作為創造力核心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同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創造意識,即創造的意圖、愿望和動機則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條件。
新時期教育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呢?
首先,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就心理學而言自信心有兩個基本成分:一是自尊,即肯定自己有能力獲得幸福和他人尊重的意識;二是自我能力,即肯定自己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的意識,在任何環境下都不動搖對自我的信念。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學生仍以完成作業,考試合格為目標,缺乏深入研究、挑戰權威的意識;一些中、下等生甚至認為創新是優秀生的事,與己無關。為糾正這種現象,教師應鼓勵學生從樹立“我能行”的觀念人手,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多看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發現自己的才能,鼓足學習和生活的勇氣。長期這樣自信心便成了學生敢于創新的巨大的內驅力,而且為他們將來面臨社會的激烈競爭作好了必要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質疑問難。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問題是創造的前提和刺激的動力。兒童只有帶著疑難的“如癡如迷”之狀才是思維的開啟之時,也是創造的萌芽之期。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總處于積極狀態,教師必須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從而動腦思考解決問題。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并以學生知識為基礎。教師必須先啟發引導,運用設問法,使學生展開思路。如在第八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我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①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什么?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角形的高有什么關系?③一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④你能試著說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而在其后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在學生拼擺操作結束后,直接讓學生試著提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再次,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調動其創新的勇氣,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日本著名育兒專家內藤主張,對于孩子要順乎天性,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去進行培養工作。尊重兒童的想象,就是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權利,是對孩子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美國心理學家瑞普指出,想象可幫助入們在一個更廣泛、更特別的情景下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從而實現思維中的一次次飛躍。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先畫一個圓。然后讓學生過圓心畫一條對稱軸,想一想,在這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對稱軸?有的學生接著畫,但有的學生看著圓思考片刻便說出可畫無數條對稱軸的正確答案。因此,想象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創新才能
學生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激發起創造的意識只是創造的前提,只有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思維能力,才能開始真正的創造。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指出:“所有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是我們在他們生命最初的五年磨掉了他們的天資。”傳統教育制度造成聚合思維為主和發散思維為副的發展不平衡,這兩種心理定勢是人心理活動中的一種準備狀態及解決問題的思想傾向。由此,提高個人的創造力,關鍵在于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強調對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設,沒有發散思維,就沒有創新和變革的想象基礎和動機。牛頓在蘋果樹下的奇思遐想引發對萬有引力的研究。凱庫勒受爐火“金蛇狂舞”的啟發提出苯分子結構的設想,都說明了發散性思維在創造活動中的巨大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發散思維與創造思維直接聯系,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破除認識上的常規,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在尋求變異中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學生有的用兩個同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有的則只用一個梯形,試著切割后拼擺,竟然想出了五種方法,老師對于他們創造成果中的合理思維給予高度評價。并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同學們選擇其一種最合適的方法,這樣又發展了聚合思維能力,促使二者協調活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教材,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中華民族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