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43-01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課堂提問更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平臺;是師生傳遞信息的一種渠道,是啟發引導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的方式。無效的提問會嚴重地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值得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的。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做到提問有效性?問題的設計有些什么原則可以遵循?提問有要注意些什么?
一、問題設計的原則
1、啟發性原則
問題提問時要有啟發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問題是研究思考的起點,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因此我們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思考的價值,要有啟發性,并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利用矛盾思考問題。啟發性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案例1】《文件下載》
運用瀏覽器或者下載工具,下載文件、視頻、圖片
問:大家會上網嗎?···
問:上網需要什么工具?···
問:你會下載圖片嗎?···
問:會下載圖片了,你會有辦法下載文本、視頻嗎?···
這里的四個提問先教會學生使用瀏覽器,會下載圖片,然后通過“舉一反三”同樣的會下載文件、視頻。
2、目的性原則
問題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是一個問題提的是否有價值的關鍵。提問問題的目的有很多,有的是為了引入,有的是為了復習鞏固,有的是為了前后知識的貫通,有的是為了總結評價。為此,我們在提問時是要帶著明確的目的性,并注意提問要在恰當時機。
有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提問,只是一味的講述操作過程,而學生則處在被動的接受位置,機械的模仿,這樣的教學質量是很低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找準時機提出的問題,讓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出作用。
(1)創設問題情境,并且提問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情境,讓學生快速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去。
(2)利用矛盾引起思考。
(3)抓住教學重點,不在枝節問題上浪費過多的時間。
(4)一節課的學習任務結束后,在結尾處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啟發學生課外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3、層次性原則
提問時要注意層次,由易到難,由淺及深的提問。不能一上來就是深度很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例如有些老師就會問,你知道什么是信息技術嗎?這對剛剛接觸信息技術,甚至是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因此在提出問題是要有層次性。不要讓問題過大,或者說跳躍層次過大,要能夠循序漸進的提出問題。
【案例2】《用計算機畫圖》
問:平時大家畫圖需要哪些工具?…
問:現在我們要用電腦來畫圖,又需要哪些工具?…
問: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你可以試著畫一幅畫嗎?…
一層一層的提問,讓學生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再加上課本知識。了解計算機畫圖的一些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設計好后,實施過程中的注意點
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在實施時也要注意實施原則,什么時候提出會好,通過怎么樣的方式提出。這樣才能讓我們設計的問題發揮出意義。
1、提問時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利用問題逐步的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散學生思維。
2、把握時機、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1)迷惑時應平緩坡度
當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出現了迷惑的情況,教師應該稍微的放緩提問的難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
(2)在內容的關鍵處適時提問
在重點處和難點處適時提問可以用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3)抓住矛盾,設置疑點,能形成一種認知上的沖突。
【案例3】《文件的保存》
對文件保存時會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是對原有的文件進行修改了以后,它的保存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問:如果再給已保存過的文檔增加新的內容,還要不要保存?…
問:如何保存,會不會再次彈出首次保存時的“另存為”對話框?…
問:如果對它重新命名之后,是否還是保存著原來的文件內容?…
問:如果對文件的部分內容進行刪除,不保存直接退出,那是否可以看見原來的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4個問題,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由淺入深,通過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從而引發思考,為使學生對“保存”操作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教師采取層層追問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膚淺時應追問求深
簡單的問題有利于加深問題的難度,但是過于簡單的問題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這只會讓學生覺得自己什么都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當問題膚淺時,應該主動的去探尋稍微有點難度的問題,發散思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下轉第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