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英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環境監測站 甘肅成縣 742500)
探究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王立英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環境監測站 甘肅成縣 742500)
為了保證環境管理工作的科學性以及高效性,相關部門會對需要治理的地區實施實地監測,并會以此結果作為主要參考開展環境管理工作。因此監測工作對于環境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但目前國內的監測管理工作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何解決監測管理中的問題,如何切實提升環境監測管理的質量,值得我們深入進行分析。
環境監測;管理質量;滯后性;實施路徑
當監測出現結果之后,相關技術人員會按照相應的規定,對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保證監測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就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機制的主要工作內容。想要使質量管理體系達到一個相應的標準,監測機構不僅要有明確的工作分工,同時還要按照科學的工作流程進行管理,這也是確保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但目前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還是有待提高,相關人員想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優化,就必須要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出來,資源匱乏、全球變暖等方面的問題,都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已經對人們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們開始加強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并開始對環境管理和監測工作進行了強化。同時,開始著手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系統,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切實提升了我國環境監測的質量水平。[5]
2.1 質量控制方式存在不足之處
隨著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目前國內的環境監測技術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標準以及質量控制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并不能達到現代環境管理的標準,同時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還是較為欠缺,這些都對質量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響。[2]
2.2 體制機制存在不足之處
在開展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時,相關人員通常都要以相關的體制機制作為主要的指導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現在仍然有部門機構沒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制機制,導致監測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配合,從而對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3]
2.3 制度制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雖然目前現在很多機構都設置了相應的質量管理制度,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監測管理工作無論是從工作標準方面,還是工作內容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時再使用原來的管理制度進行工作,結果可想而知。[4]
3.1 對技術體系進行規范
為了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率,需要重視技術規范和方法標準的重要性的,而且,通過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可以有效的為環境監測的質量和效率進行提升,使得環境監測過程中,能夠得到準確的數據信息,進而有效的推動環境監測的質量。為了建立健全的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首先,需要重視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并切實將各類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儀器等,應用到環境監測中,進而使得環境監測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情況。為此,需要規范新型技術體系,不斷對新的技術體系和規范標準進行修訂,推動環境監測可以按照修訂后的規范技術體系,進行實施,進而推動環境監測質量的提升。其次,針對環境監測的相關設備情況,需要建立完善的設備準入和審核流程,進而有效的對各類設備的審核,避免質量和技術標準不能達到標準的設備進入。還需要結合國外對的相關設備和儀器的管理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基本情況和環境情況準入審核制度,并有效的對各類設備展開校檢和控制工作,了解設備的基本情況,積極推動規范技術體系和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的完善。[3]
3.2 對質量管理機制的路徑進行縮短處理
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依據所在地方的情況,構建與國家和地方相關的兩級管理系統,從而形成國家、區域以及地方的短路管理形式,對管理工作進行簡化,實現地方技術中心對國家監測質量管理機構的直接管理,將分級領導模式成為現實。在應用這種新形式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減少質量管理系統的實施方案,依據國家級的技術中心,對區域和地方的環境監測信息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對其最后的信息進行評價,以此對地方環境監測的有效性以及完善性進行明確,從而對質量管理系統進行優化。除此之外,可以定期對地方的環境監測部門進行突查,防止其發展過程中出現技術和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當然,還可以依據實際社會存在的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改善,從而促使監測設備可以快速有效的發展和推廣,以此構成優質的循環性工作。[4]
3.3 構建完善的監測質量監督體系
在構建監測質量監督體系時,相關部門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進行:①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實施全國統一的管理制度。監測部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監督管理中心,并由其對國內各級監測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要確保各地各級機構的監測技術以及數據質量能夠處于同一水平,從而將質量監督管理機制的優勢能夠完全發揮出來;②要對監督管理手段進行優化,形成高質量監督管理系統。相關部門要以自身監測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對目前零散型、單項目以及單領域的監督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并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并要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舉辦比對監測、質量檢查以及同步監測等活動,形成多樣化的質量監督模式;③要按照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目標和需要,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評價系統,并要以此為依據對監測工作進行監督,從而確保監測工作的質量以及管理水平,為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1]
3.4 改革工作機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監測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因此,確保信息數據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監測機構必須要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對監測工作進行創新。而且,因為目前的監測環境較為復雜,想要在這種情況得到精準的精測結果,就必須要原來的原理工作模式進行改革,一方面,要對監測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另一方面,要構建較為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確保收集到的信息能夠及時上傳到管理人員的手中,方便管理人員及時對監測工作進行統一的調整,保證監測工作的質量。[5]
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因此,各級監測部門要加強對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視程度,不僅要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優化,同時積極思考可行方案,對監測管理系統進行創新,進而建立起完善的監測質量管理系統,確保監測工作的高質量落實。
[1]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01:1~4.
[2]黃貴英.探究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化工設計通訊,2016,03:197~198.
[3]李羲.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科技與創新,2015,02:38~39.
[4]謝志珺.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探析[J].硅谷,2014,04:154+168.
[5]黃艷明.論如何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J].科技經濟導刊,2016,06:126.
X830.5
A
1004-7344(2016)25-0021-02
2016-8-1
王立英(1977-),女,漢族,甘肅成縣人,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