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標 方針
(江西省地球物理勘察技術院 江西新余)
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關聯性探討
陳生標 方針
(江西省地球物理勘察技術院 江西新余)
近幾年,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我國的地下管線建設也越來越多,管線建設的質量關系著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及防水、排水安全,而由于目前地下管線建設工作滯后,容易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事故,地下管線的安全建設工作已成為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由此,我國開始大力開展管線普查和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以完善地下管線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本文主要是對地下管線普查的特點與信息化建設進行分析,并對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的關聯性進行探討,希望能供讀者參考。
地下管線普查;信息化建設;關聯性
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是對管線建設中的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做出有效的審核與控制,從而保證管線建設的質量。近幾年,由于我國管線普查工作不足,常常導致在實際建設工作中出現事故,相關技術人員對管線普查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關注,并對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化建設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希望能全面的了解管線普查中存在的誤差、維護、更新、系統穩定等情況,并將管線建設各個環節關聯起來,從而提高管線建設的整體質量。
1.1 內外一體化
地下管線的探測工作一般需要對管線建設場地進行分析后利用相關儀器進行探測,并找出可靠的定位點,將資料編制檔案并將測量完成得到相關結果后建立圖形與數據庫,便于敷設人員處理。由于需要快速完成探測工作,相關技術人員采用了動態定位服務系統進行外業探測,利用更為方便快速的相關探測儀器(如:RD8100探測器)進行數據的采集。同時通過統一的地下管線成圖系統進行內業處理,能夠保證地下管線數據的格式規范化,且通過系統能直接處理、檢查管線數據,并在探測后快速成圖。通過將動態定位系統與地下管線成圖系統結合使用,使地下管線的探測具有內外業一體化的特點,不但能準確的完成普查工作,更能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1.2 審圖和開挖驗證力度大
管線普查中需要將測得的地下管線數據提供于相關管線權屬單位進行審核,防止探測過程中出現測量錯誤或未全面測量的情況,進而保證管線敷設質量。同時相關管線權屬單位發現錯誤和立即指出,并要求探測部門認真探查并修改不足之處,從而使管線的數據質量更高。為保證能準確進行管線普查的工作,對于難以之間探測的燃氣管線或其它非金屬管線還需通過開挖進行驗證,通過開挖工作對燃氣管線等進行驗證能進一步保證管線的數據精確度,從而提高管線敷設質量。
1.3 質量把關嚴格
一般在進行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完成后還需對管線普查結果進行質量把控,通過建立相應的監理檢查、質檢單位檢查、管線辦抽檢、管線權屬單位驗證幾層程序,且能引進其它的質量檢查機構對全過程的管線普查工作進行抽查,從而進一步控制了管線普查的質量。
2.1 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的設計及架構
地線管線信息好的建設首先是要確定主要目標,一般其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管線采集、管線數據處理、管線成果入庫與動態更新、管線成果應用一體化等,要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其次則是針對其目標設計,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有根據實際情況有良好的設計思路,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管理環節是對其工程計劃管理,同時包含進行管線設計、報建、敷設竣工、使用、維護、報廢及替換等環節,設計需要爭對其各個環節建立相應的支撐體系[1]。最后要考慮到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架構,需通過硬件設備、通信技術及網絡技術建立相應的地下管線數據中心,其包含應用層、平臺層、管理層、數據層和設施層。將管線建設需要管理的各類數據全面建立入系統中,同時利用數據將管線的各項信息通過相應的系統功能搭建起來,進而是信息化建設總體架構標準規范,能夠有效的保證管線數據質量。
2.2 管線信息化建設體系的組成
管線信息化的體系包括數據的采集、數據的處理與入庫、管線成果應用幾個模塊。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需要建立相應的規劃動態定位服務系統,由于該系統是通過現代的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等技術進行,其深度更高且能實現多方位的數據采集,保證得到的地線管線定位數據更快速精確。同時采用地下管線數據處理中心利用網絡通信接收相關信息數據并進行處理,最終分析數據并進行修正,進而得到更加精確的地線管線探測數據。而數據處理與入庫是通過建立一體化系統將管線的外業采集、內業處理、快速成圖形成一體化集成,同時建立更新系統。數據處理與入庫體系能快速的錄入管線數據,并分析數據誤差,編輯管線圖形,最后輸出管線成果,且系統還能對圖形的數據更新進行維護,并具有分析、查詢、統計管線數據、生成三維管線圖等功能,當采集管線數據并進行管理與入庫時能集成一體進行工作[2]。管線成果的應用則主要是通過內部規劃應用于外部使用兩個方面,建立相應的輔助審批系統與綜合應用系統,內部應用主要考慮管線規劃業務的相關編制與審批工作,而外部應用主要是提供不同的管線成果數據給相關政府單位、權屬單位和企業。
通過地下管線普查的特點及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的架構及體系分析,我們發現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二者相互依賴,需要通過兩者結合應用才能有效的提高地下管線普查的準確度與探測效率,同時也需要利用管線普查結果實現與信息化建設。
3.1 二者間成果有較高的可重用利用率
地下管線普查得到相關地下管線數據,從而為管線的敷設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將管線成果提供給管線權屬單位,使其得到相應的建設數據提供與規劃部門作參考,從而設計優良的管線數據,如燃氣公司也能更好管理與應用其燃氣管線數據,并提供給環保部門環境評估數據,使其能設計相應需求的雨水、污水等管線。而通過信息化建設對大城市區域進行管線普查的工作進行管理,能防止出現管線重復探測的情況,進而將得到的管線數據重復利用與城市各處的建設,減少了管線探測、建設的成本。由于信息化建設需依據地下管線的普查成果建立,其能通過管線中各個部門的需求不同而設置相應的信息化系統,進而提高其工作成效,而信息化建設的各項功能也能在管線建設各個部門的系統中重復利用,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大大降低管線信息化建設的時間及成本[3]。
3.2 二者都與地下管線數據庫建設有關
通過地下管線普查得到管線成果,再將管線數據及其成果通過組織并保存在數據庫中,從而建立地下管線數據庫,便于管理相應的管線數據,同時將地下管線數據庫應用于管線信息化系統中,實現管線信息化建設[4]。二者間通過地下管線數據庫建設的使用使信息化建設效率大大提高,更能保證了信息化建設成果穩定運行。
3.3 二者的最終目的都是共享與交換
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中最大關聯性在于其具有共享與交換的目的。隨著各大城市的地形管線建設越來越多,各個部門也都設計到地下管線的數據應用及管理問題,因而需要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直接具有更高的關聯性,能通過相關的共享與交換平臺實現地下管線數據共享與交換則能夠保證相關地下普查工作有效進行,而信息化建設也更方便快速。但目前大部分的需求方難以真正獲取有用的關系數據及信息化建設功能,因而還需相關技術人員積極研發相應的普查工作系統及信息化建設系統,提高二者間的關聯性,進而使二者能更好的實現共享與交換,進一步節約管線建設時間。
綜上所述,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化建設能提供相應的管線數據,進而保證相關管線敷設質量更高。二者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能通過其存在的聯系有效的運用管線數據及信息化建設的功能,從而有效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而相關人員也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開發,提高其關聯性,促進我國的管線建設發展。
[1]黎海波,陳明輝,歐陽松南,李少英.東莞市地下管線普查暨管線信息化建設綜述[J].測繪通報,2013,04:88~92.
[2]解智強,王貴武,高忠,周海彬.數據標準在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J].現代測繪,2011,02:25~28.
[3]青島:建設地下管線信息化[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5,23:25~27.
[4]廖名葵.淺談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信息化工程中監理工作的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6,01:136~137.
TU990.3
A
1004-7344(2016)25-0182-02
2016-8-15
陳生標(1987-),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測繪專業的工作。
方針(1988-),女,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測繪專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