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龍里縣農村工作局 貴州龍里 551200)
山地生態雞養殖技術要點
陳英
(龍里縣農村工作局 貴州龍里 5512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重視飲食的健康與安全,雞肉作為一種極為普遍的肉質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市場上目前大多數的雞均為高密度飼養方式養殖出來的,這樣的雞的質量遠遠無法滿足人們對于美味的追求。而山地生態雞養殖是指在山林環境下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飼養,一方面確保了雞的健康生長,另一方面也確保了雞肉的鮮美,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幾次詳細的探討山地生態雞養殖技術要點,以期促進我國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山地;生態雞;養殖;技術;要點
1.1 場地選擇
在進行山地生態雞養殖時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養殖場地,在進行場地的選擇時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符合環保和《動物防疫條例》的相關要求。
(2)場地應選在山地坡度低于25°、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開闊地,有水源、電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不易帶進病菌,避風向陽,不積水的草坡,最好有樹木,以便雞群乘涼休息。
(3)便于運輸,但應與交通主線相距1km以上為宜。
(4)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曝曬中暑或淋雨感冒。
(5)最好選擇山林、竹園、果園地和退耕還林地為好,每667m2不超過100只雞。
1.2 建筑設施的規劃
應根據所選定場地的地理位置、地勢、風向來合理布局飼養員住房、雞棚、育雛舍、獸藥處理區和隔離區。在進行具體的設施建筑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飼養員的住房應首選地勢安全、通風上口、出入方便的位置安排。
(2)育雛室應選擇在通風向陽、干燥無積水的位置,房屋建筑應以閉式為好,以便保溫。
(3)獸藥管理房安排在飼養員住房附近,便于操作。
(4)雞棚的搭建應選在下風口,設計要求是通風、干爽、冬暖、夏涼,不超過10只/m2,棚內要有雞架供雞只晚上棲息。每個雞舍最好不超過500只雞,雞棚中間高度2m左右為宜。
(5)隔離舍應選在養殖場地的邊遠地帶,以防被隔離觀察的雞只再次傳染健康雞群。
2.1 養雞品種的選擇
在山地、半山地地區進行養雞應當選擇生長速度較快、耐粗飼且肉質鮮美的品種。可以選用貴州本地紅毛土雞、瑤山雞、江西崇仁麻雞等品種。
2.2 把好育雛關
對于育雛室應當選用氣候條件、通風條件好,整體干燥的位置,以及便于對疫病的防控。
隨著養殖雛雞出生天數的變化,相對育雛室的溫度也要發生變化,例如出生1日齡的雛雞,其溫度應由35℃開始,在每周下調3℃直到育雛室的溫度接近于室溫(24℃)。當育雛室的溫度達到室溫后的第2天開始下調溫度,直到育雛室的溫度達到18℃;對于雞舍的濕度在雛雞出生20d后根據其體重進行調整。雞舍內的密度也應當受到控制,每平方60羽左右,當密度過大會影響雞的前期生長發育,均勻度差,同時嚴重的引起多發呼吸道等疾病,其管理要點:
(1)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重要條件。育雛室內溫度要求是:0~1周齡為33~30℃;1~2 周齡為 30~27℃;2~3 周齡為 27~24℃;3~4 周齡為 24~21℃;4周齡后保持常溫。溫度是否適宜,主要是看雛雞表現,溫度適宜時,雞只分散采食,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亮,胎糞排完后的糞便呈條狀,飽食后休息時,均勻分布,頭頸伸直熟睡,育雛室內極為安靜。
(2)濕度育雛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即10日齡前保持在60~65%,10日齡以后保持在55~60%。
(3)空氣育雛室內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人在其內無刺鼻、熏眼的感覺。
(4)光照和密度1周齡內的雛雞可24h連續光,隨著雛雞日齡增大而逐漸減少光照的時間和減弱光照的強度,保持在17h。密度要求是:1~10 日齡,70~80 羽/m2,11~20 日齡,50~70 羽/m2,21~30 日齡,30~50 羽/m2,31~40 日齡,20~30 羽/m2,20 日齡以后,以 15~20 羽/m2左右為宜。
(5)飲水新進雛雞應先飲水再開食,以利于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殘留的蛋黃,排除胎糞,增進食欲。初次飲水可使用18~20℃涼開水,水中加入8%萄糖,同時添加抗生素、多種維生素、電解質等。
(6)開食雛雞喂料原則是少量多次,即每次添加少量飼料,能在3~5min吃完;吃完休息20~30min后再添加飼料。雛雞舍飼時可在飼料中添加5%細沙,以助消化。
2.3 雞場的消毒
(1)預防性消毒結合平時的飼養管理,對禽舍、場地、用具和飲水等進行定期消毒,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目的。通常育雛期每7d一次中雞每10d一次,大雞每15d一次。
(2)臨時性消毒在發生傳染病時,為及時消滅剛從患雞體內排出的病原體而采取的消毒。包括患禽及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場所、用具和物品,每天進行一次。
(3)終末消毒在傳染病疫情結束后,為消滅疫區內可能殘留的病原體進行全面徹底的大消毒。
2.4 科學做好雞場廢棄物的處置
(1)掩埋法該法簡單易行,地點要選擇在下風處的污物處理區,掩埋深度為距離病死雞及廢棄物表面1m以上,掩埋前后都要灑上一層生石灰最后填土、夯實。
(2)化尸池法是在下風處的污物處理區內建造一個化尸池,用于病死雞及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2.5 科學免疫
2.5.1 預防接種
根據當地和周邊地區傳染病流行情況,為防患于未然,平時有計劃地對健康雞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嚴格進行免疫接種。如周邊發生傳染病,為迅速控制和撲滅疫病,對尚未發病的雞進行應急性免疫接種。
2.5.2 推薦的免疫程序
1日齡內必須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7日齡進行雞新城疫Ⅱ系疫苗和傳-支疫苗滴鼻或飲水;10日齡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14日齡進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飲水;21日齡雞新城疫Ⅱ系疫苗飲水;25日齡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30日齡翅膀內刺種雞痘疫苗;35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飲水;60日齡肌肉注射新城疫I系疫苗或滅活疫;120日齡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
3.1 放養地點
對于山地和半山地地區而言,要選擇合適的山地或者對相對適合的山地進行改造后進行放養。選擇的地方應當相對平坦,樹木的密度不要太大,要給與雞類充足的日光和食物。另外要將放養地點圍起來,防止養殖的雞跑丟以及山區中的其他動物的破壞。盡量清除各種隱患。
3.2 放養的管理操作
雞舍和育雛室應盡量靠近山地的附近。對于養殖的雞類進行第1次放養時,應當選擇一個相對晴朗的天氣,放養時間在上午的9點半~10點半左右開始。
在驅趕雞群時,應當將雞群用食物引誘到放養地點,避免暴力驅趕雞群。以免驚嚇雞群。第1次對雞群進行放養時,要注意放養時間一般為20~40min即可。對于以后的放養要根據雞群的情況逐漸增加時間,一直持續到放養時間為整個白天為止。要對雞群提供充足的飲水。對于放養的雞群的密度要進行控制,最好在200只左右,對于放養地區要進行輪換,使放養地區得到及時的修整。對于雞群的放養要派專人看護,防止野獸侵擾。放養時要注意天氣,一般下雨、黑夜、霧天等不進行放養。
放養土雞生長日齡最少要150d,放養期間圈舍內雞的密度31~40日齡,20~30羽/m2,以后隨著雞個體不斷增大,單位面積的養殖量逐漸減少,成年雞以10羽/m2左右為宜,按照當地生活習慣,市場需求量大,為了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重量達到1.75kg左右時就盡快上市處理。
生態養殖是山地雞養殖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且生態養殖模式下的山地雞勢必會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作為養殖戶必須在未來的養殖工作中注重生態放養,在山地雞養殖中,應從多方面進行。在養殖過程中,周邊環境被污染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在今后的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還應加強微生物發酵處理技術的應用,采用發酵床進行養殖,確保生態養殖更加環保和安全,從而更好地處理雞的糞便,尤其是能達到零污染、零排放,為雞的生長提供良好而又舒適的環境,促進山地雞快速生長,產量大,還能降低其發病率,促進養殖效益的提升。
[1]和文偉,張文花.淺談山地生態雞養殖技術要點[J].畜禽業,2011(2):26~27.
[2]趙靜,李海燕,唐偉斌.山地果園散養生態雞技術要點[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8):4600~4601.
[3]姚林宇,邵麗萍.山地生態養殖土雞技術[J].中國家禽,2004,26(13):57.
[4]吳文清.土雞山地生態放養的關鍵要點[J].福建畜牧獸醫,2012,34(1):21~22.
[5]金福況.淺談山地土雞生態養殖及其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12(3):146~147.
S831.4
A
1004-7344(2016)25-0209-02
2016-7-25